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社保纠纷精选解答 > 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到哪里开

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到哪里开

时间:2024.04.02 标签: 劳动纠纷 社保纠纷 阅读:1428人
律师解析:
第一种方式是,参保人员需登入我市社会保险服务门户网站(个人网页)进行相应的注册操作,完成之后便可根据系统提示自行打印有关凭证;
其次,您还可以选择携带本人的身份证件及社会保险卡前往任意一家社保分局或者社保站的办事大厅内所设置的自助打印机设备前,进行自助式的凭证打印行为;
最后,如果以上两种方式都不能满足您的需求,那么您也可以选择携带身份证和社会保险卡亲自前往参保所在地所属区域的社保分局或社保站的窗口,请求人工协助打印相关凭证。
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七条
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或是无单位人员,他们可以选择以个人身份缴纳部分社会保险。以下是个人缴纳五险一金的详细步骤:了解政策:首先需要了解当地关于个人缴纳社会保险的政策,因为不同地......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或是无单位人员,他们可以选择以个人身份缴纳部分社会保险。以下是个人缴纳五险一金的详细步骤:了解政策:首先需要了解当地关于个人缴纳社会保险的政策,因为不同地......

如果公司老板跑路,员工需要证明自己的工作关系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获取工作证明:劳动合同:首先,查看自己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这是证明劳动......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产假多少天

    王哲男律师

    按目前的法律规定,我国的所有女性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都享受产假待遇。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播放量:844 2022-06-08
  • 男方的生育险女方可以用吗

    沈辉律师

    1、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参保男职工,可申请享受一次性生育补贴:⑴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和法定生育条件;⑵配偶生育或因病理原因流产时,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并已为男职工正常连续缴纳生育保险费(不含补缴、欠缴和中断缴费)满10个月以上。

    播放量:693 2022-06-08
  • 公司没有交社保可以立刻解除劳动合同吗

    郝玉鑫律师

    公司不缴纳社保,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且这种情况解除劳动合同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

    播放量:1162 2022-06-07
  • 一个人可以在两个城市交社保吗

    1721人阅读

    社会保险系统实现信息互通,禁止公民在不同地点重复参保。费用可由个人全额承担或由雇主与员工分摊,通常在员工工作地缴纳。个人全额承担时,可在户籍地缴纳。每位公民只能参与一份社保计划,因为一个身份证只能投保一次,重复身份证无法参保。换工作城市也不能重复缴纳,实际报销也只能享受一份保障。

  • 单位开除员工可以领失业金吗

    1053人阅读

    如果不幸被公司解雇,仍有机会申请失业救济金。要领取失业保险,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过去一年内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并缴纳费用;二是非自愿失业,即失业者并非主动放弃工作,而是因无法控制的因素导致失业。满足这些条件后,失业者可以依法申请失业救济金,以缓解经济压力。

  • 五险一金算在工资里吗

    1580人阅读

    "五险一金"包括五项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从工资中扣除,类似外卖费,符合商业规则。这是为未来生活提供的安全保障,如雨伞抵御风险。尽管现在可能感觉负担,但长远看,会带来诸多福利。工资单会明确显示扣除金额,如手机流量账单。不要担忧或吝惜这部分支出,它是个人保护伞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老或生病时,五险一金将提供照顾和保障。总之,五险一金是工资的重要部分,为未来生活提供保障,类似储蓄行为,为美好明天打下基础。

  • 签劳务合同可以不买社保吗

    1428人阅读

    根据相关法规,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务合同时需为员工缴纳社保费。但合同若明确约定由劳动者自行承担社保费用,则应遵守此约定。若合同未涉及此问题,用人单位有权依法选择不为劳动者缴纳社保费。因此,劳务合同中的具体条款将决定用人单位是否需为劳动者缴纳社保费。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明确约定相关责任,以确保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