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订立 > 民法典中的保证合同规定有哪些重大变化

民法典中的保证合同规定有哪些重大变化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3 · 2680人看过
导读:《民法典》中的保证合同规定的重大变化包括约定不明连带保证改为一般保证、共同保证人之间不能相互追偿等等变化,更加符合现实中的各种情况,修改了与实际不切合的各种相关条款,保护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中的保证合同规定有哪些重大变化

一、民法典中的保证合同规定有哪些重大变化?

(一)约定不明连带保证改为一般保证;

(二)共同保证人之间不能相互追偿

《民法典》未提及连带共同保证人之间的追偿权。同时《民法典》第178条明确规定,连带责任,由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民法典》否认了共同保证人之间的当然的追偿权,而留给当事人自行约定。在共同保证人之间没有约定连带责任的情况下,共同保证人之间不可以相互追偿。这一修改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共同保证人之间的相互追偿诉讼

(三)混合担保中的追偿权与优先权的变化

《民法典》第392条规定 区分债务人提供的物的担保和第三人提供的物的担保。在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担保人在承担担保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但没有规定可以向其他担保人追偿。

(四)保证期间规定的变化

民法典实施后保证期间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只有六个月不再是两年。

《民法典》第692条第2款规定,“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实践中,有些金融机构在保证合同中与保证人会作出这样的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债务人将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

按照《民法典》第692条的规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二、民法典修改的依据是什么?

(一)立法价值取向的变化,由侧重于保护债权人转而侧重于保护保证人

(二)均衡各方利益。法律是利益衡平的艺术。公平是法律的追求。

(三)更趋合理。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一直纠结,就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一直困扰人们,无法完全解决,但民法典做到了尽可能的解决。

《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民法典的诞生,是法律建设的巨大进步,更加趋于合理合法的境界,是法律建设过程中的巨大一步,社会成员应该尊重《民法典》,践行《民法典》,共同维护《民法典》的权威,推动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合同订立相关

  • 383次阅读
  •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规定,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2024-02-22 1275次阅读
  • 2023.03.03 1552次阅读
  • 390次阅读
  • 一般而言,这里的“客观情况”是指履行原劳动合同所必要的客观条件,因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如自然条件、企业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等,使原劳动合同不能履行或不必要履行的情况。
    2024-02-20 1292次阅读
  • 2023.03.08 2345次阅读
  • 341次阅读
  • 民法典颁布的意义在于:1、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2、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3、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2024-02-23 920次阅读
  • 2023.03.08 22428次阅读
  • 32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合同订立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订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