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行政诉讼精选解答 > 被拘留会不会留案底

被拘留会不会留案底

时间:2024.02.19 标签: 行政类 行政诉讼 阅读:857人
律师解析:
要是警方刑事拘留,而且经过检查机关的详细调查,发现这个人的确做过一些犯罪行为,那么不管这个人的表现好还是不好,或者说是否愿意赔偿,是否会被法院起诉等等,这个人的都会在警方部门留下案底。
不过如果一个人被拘留后,检察机关发现证据不充分,最后决定不起诉该名拘留人员,一般情况下都会即时释放拘留人。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许高律师
许高律师
15824168394
咨询我

在行政赔偿、补偿案件中,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就损害情况举证的,应当由被告就该损害情况承担举证责任。当事人的损失因客观原因无法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的主张和在案......

许高律师
许高律师
15824168394
咨询我

在行政诉讼活动中可以增加诉讼请求,行政诉讼案件中并没有专门规定能否增加诉讼请求的问题,但是,根据行政诉讼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规定,当事人是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是可以增加或变更诉......

许高律师
许高律师
15824168394
咨询我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行政诉讼法参照民事诉讼法规定是什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在形式层面有紧密联系,法院均作为中立客观的第三方,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对争议进行裁决。两者均遵循回避、合议、公开审判及两审终审等制度原则。

    浏览量:1395 2024-04-29
  • 行政官司诉讼时效是多久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相关规定,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需注意:直接起诉的时效为起诉之日起六个月;不服复议决定的时效为十五日;不动产案件的时效长达二十年。请严格遵守,确保诉讼权利不受损害。

    浏览量:1407 2024-04-29
  • 行政执法包括哪些种类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行政执法主要包括行政监督检查、处理决策及强制执行三类。按行为方式分为处理、监督、处罚及执行等;按是否需要特定形式分为要式与不要式;按能否自主发起分为主动与被动;按能否直接实施分为独立与附属行政执法。

    浏览量:1468 2024-04-29
许高律师

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

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法学专业,现为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曾在政府单位从事行政复议工作多年,与政府机关有良好沟通,现主攻方向为行政复议,合同纠纷,债务纠纷,劳动纠纷等,本人为青年律师,思维严谨,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费用低,且对于业务追求精益求精。

  • 行政应诉是什么意思

    1164人阅读

    行政诉讼被告需遵循《行政诉讼法》,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提起的诉讼进行应诉。 我国各级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专门审理此类案件,保障公民权利与公共权力的平衡。

  • 对行政规范性文件不服怎么办

    1411人阅读

    自然人、法人或社会团体对行政机构行为不满时,可向上一级或指定行政机构提出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直接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对县级及以上政府工作部门行为不满,可向该部门上级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特定机构需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 对行政规范性文件不服怎么办

    1485人阅读

    自然人、法人或社会团体对行政机构行为不满时,可向上一级或指定行政机构提出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直接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对县级及以上政府工作部门行为不满,可向该部门上级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特定机构需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 个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是几年

    1412人阅读

    个人不良信用信息的保存期限定为五年,这是征信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议题。信用资料的收集、整合、处理、公开和应用,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确保信用信息主体权益的有效保障至关重要。这一保存期限旨在平衡信用信息的利用和保护个人权益,促进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