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资福利精选解答 > 广州市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标准?

广州市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标准?

时间:2024.02.26 标签: 劳动纠纷 工资福利 阅读:1303人
律师解析:
1、用人单位违反本《劳动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辞退补偿
3、月工资按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依法根据当地平均经济水平确定。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

没有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建议从如下几方面搜集证据: 1、搜集工资卡、工资存折、工资条或其它工资发放记录(最好有单位盖章)、职工花名册。如无法搜集到上述证据原件,可采取复印......

如果单位不续签,需要进行经济补偿。如果员工不续签,要看具体情况,又细分为两种情况:如果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原来劳动条件,员工仍然不续签的,则不进行经济补偿。如果单位降低原来劳......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谁来缴纳

    钟玉琳律师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谁来缴纳。停薪留职是指为了使特定职工有期限离岗停薪并保留职工身份,而由用人单位与该职工依法签订的,约定停薪留职期间双方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协议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播放量:1397 2022-06-15
  • 关于未婚生育有产假工资吗

    胡静律师

    有的。可以拿着孕检证明等等的有效材料跟公司申请。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播放量:1392 2022-06-07
  • 招用童工要会受到哪些处罚

    钟玉琳律师

    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工作属于招用童工;招用单位构成非法用工,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处罚,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如果逾期将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播放量:1457 2022-06-07
吴中律师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吴中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拥有丰富的诉讼经验。专注于婚姻继承领域、劳动领域、医疗美容领域及企业法律顾问,在实践过程中处理过大量不同类型的案件,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

咨询该律师
  • 法定节假日是不是加自己的本班三天

    1450人阅读

    关于法定节假日是否需连同本班额外工作三天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国庆节有三天的法定假期。若企业因经营需要员工加班,应支付三倍工资。但法定节假日与日常工作日是两个概念,法定节假日不应计入日常工作的三天内。因此,一般情况下,法定节假日不需额外工作三天。如企业强制要求,且未按规定支付工资,则属违法行为。

  • 离职补偿金中的月工资包括车补饭补吗

    1748人阅读

    探讨离职补偿金中的月工资是否包含车补与饭补。离职补偿金的平均工资计算基于劳动者离职前十二个月的总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补贴津贴及提成奖金等。对于车补与饭补,若以固定金额发放,应计入工资;若以报销形式处理,则不计入。

  • 未签订合同,双倍工资的诉讼期是多久

    1597人阅读

    如果员工在未签署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索要双倍工资,其法律诉讼时效通常为一年。这意味着员工需要在一年内提起仲裁或诉讼,否则可能会失去追索双倍工资的权利。仲裁时效也从员工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因此,员工应及时了解自己的权益状况,并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 试用期没签劳动协议离职有没有工资

    1808人阅读

    试用期即使未签署劳动协议,离职时也有权获得已提供劳务的相应工资。若雇主拖欠工资,劳动者可先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投诉,调解无果则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可诉诸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