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遗产继承精选解答 > 谁属于法定继承人?

谁属于法定继承人?

时间:2024.03.03 标签: 婚姻家庭 遗产继承 阅读:887人
律师解析:
如下人员属于法定继承人
1、与被继承人的配偶,以及被继承人的子女、父母;
2、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继承顺序】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我国法律没有遗产税,继承遗产时原则上是不收取费用的,但由于继承房产类不动产时需要进行产权变更,需要按规定支付相应税费。赠与按3%税率缴纳契税,按0.05%税率缴纳印花税。......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被继承人没有立遗嘱,那么非婚生子女按照法定继承顺序是有继承权的。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相同的权利,拥有同样合法的继承权。......

不需要。70岁以上老人办理遗嘱公证需要提交申办遗嘱公证材料到公证处办理,办理过程中应由两名公证人员共同办理,由其中一名公证员在公证书上署名。因特殊情况由一名公证员办理时,......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遗嘱还需要公证吗

    易轶律师

    遗嘱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是经公正处按照法律规定公正的遗嘱;除了公证遗嘱需要进行公证,其他四种遗嘱只要符合自身的构成要件就有效并不需要进行公证。相比较与其他四种遗嘱,公证遗嘱的效力是最高的。

    播放量:1040 2023-03-30
  • 什么是共同遗嘱

    万鹿勇律师

    共同遗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遗嘱人共同订立的一份遗嘱。共同遗嘱有形式意义上的共同遗嘱和实质意义上的共同遗嘱之分。所谓形式上的共同遗嘱又称单纯的共同遗嘱,是指内容各自独立的数份遗嘱记载于同一份遗嘱中。

    播放量:889 2022-06-09
  • 适用遗嘱继承的条件是什么

    万鹿勇律师

    根据规定,在被继承人死亡之后,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时才能适用遗嘱继承:1、没有遗赠扶养协议。2、被继承人的遗嘱合法有效。3、遗嘱继承人没有丧失、放弃继承权,也未先于遗嘱人死亡。

    播放量:784 2022-06-09
陈宇星律师

北京德恒(苏州)律师事务所

陈宇星律师,北京德恒(苏州)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本人专注于民商事诉讼及非诉业务,擅长公司法律事务、合同纠纷、婚姻家庭、房产纠纷等,从业多年办理了大量诉讼案件,并担任多家企业的法律顾问,具有专业的法律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咨询该律师
  • 继父母离婚后继子女还有继承权吗

    1765人阅读

    继父母离婚后,继子女在法律上不再享有继承权。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若继子女曾得到抚养照料,则有权继承。这通常指继父母与未成年继子女长期共同生活并承担生活开支。离婚导致婚姻关系终止,从而使继父母子女关系结束,继子女失去继承权。

  • 如何立遗嘱具有法律效力

    1350人阅读

    1.自书遗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日期。 2.代书遗嘱:两位见证人在场,其中一位撰写,遗嘱人和其他两位见证人签名。 3.录音遗嘱:两位见证人在场。 4.口头遗嘱:紧急情况下,两位见证人在场。紧急情况解除后,若遗嘱人具备其他形式设立遗嘱能力,口头遗嘱无效。 5.公证遗嘱:通过公证机构办理。

  • 老人去世后遗产分配是否有有效期

    1906人阅读

    已故者遗产的继承问题,其实并无严格的时间限制,只要具备合法继承权,相关遗产继承的时效将持续至被继承人离世为止。然而,对于遗产继承纠纷案件的诉讼方面,确实设有一定的时间限制。通常来说,此类纠纷的诉讼时效约为三年,时效期从当事人知晓或应该知晓自己权益受损及义务责任人之日开始计算。

  • 继承的房子怎么不显示产权年限

    1177人阅读

    在房屋产权继承方面,实际上并无具体的年限限制。然而,若在继承过程中产生争议,则将遵循诉讼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所谓“诉讼时效”,即指当某人知晓或者应当知晓其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起,至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法律保护止,必须在三年内完成,否则将可能被视为放弃该项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