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伤纠纷精选解答 > 兼职员工怎么购买工伤保险

兼职员工怎么购买工伤保险

时间:2024.03.01 标签: 工伤赔偿 工伤纠纷 阅读:1033人
律师解析:
只要存在劳动关系,则应为其交纳工伤保险,工伤保险费一般是征收机关根据用人单位工资总额由核定数额征缴,职工发生工伤享受工伤待遇
法律依据:
《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
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安全事故包括对人身的损害、财产设备的损失和环境的破坏,企业社会经济的损失等等。工伤事故专指人员的伤亡。所以,两者的区别是,安全事故涉及的范围广,工伤事故只针对人。......

《工伤保险条例》和其他劳动法律法规都没有规定精神损害赔偿,发生工伤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没有法律依据,不会得到支持。一般发生工伤事故赔偿项目包括医药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涉嫌故意伤害罪是否会开除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涉嫌故意伤害罪者是否遭单位开除,视其身份而定。公务员若犯罪,常会被开除。而企业员工则取决于公司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法律无统一规定。因此,是否开除主要取决于单位或机构的政策决策。

    浏览量:1117 2024-06-04
  • 工伤可以报故意伤害罪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工伤是指在工作期间因职业原因导致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处理工伤通常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若工伤由他人故意造成,则成为刑事案件,应向公安机关报案。此类案件不直接以“故意伤害罪”申报,而是由警方调查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责任人定罪。例如,若符合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规定,涉事人员将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浏览量:907 2024-06-02
  • 公司发生故意伤害罪怎么办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公司涉及到故意伤害罪的情况下,首要任务是要确保涉事员工立即停止其不法行为,紧接着应当积极配合警方开展相关调查工作。在此过程中,企业有必要向涉案员工提供全面的法律援助服务,并对自身是否存在管理失职进行深入评估。对于受害人而言,他们有权依法索求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在内的各项损失赔偿。而作为事件的主体,公司可能会面临刑事指控以及民事赔偿责任的双重压力。

    浏览量:1463 2024-06-02
史晓菲律师

北京市华泰(大连)律师事务所

史晓菲律师,现于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大连分所任职专职律师。有专业的团队服务,律所为金普新区劳动仲裁的公益律师,擅长劳动争议、工伤赔偿、民商事、经济纠纷的诉讼及非诉讼代理。具有法律专业、钻研能力。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能够对当事人诉求的合法性、合理性作出准确分析,提供专业意见。能够在涉诉案件接待中,对案件的分析意见和建议更容易被当事人认可和接受,有助于在法治轨道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诚信热心、认真负责、细心细致、优质高效、追求卓越,维护百姓最大利益。

咨询该律师
  • 工伤眼睛老板给出钱治的需要退还吗

    1640人阅读

    若损害使受害者身体残疾并需持续治疗,赔偿方需承担后续治疗费用。赔偿额度应根据一审辩论结束前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确定。未发生的费用如器官功能恢复、整形等,赔偿权利人可在实际发生后起诉。

  • 无证驾驶叉车造成工伤事故怎么处理

    1368人阅读

    鉴于用人单位明知您无叉车驾驶证仍要求您驾驶,应承担相应责任。要求您赔偿不公,您有权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叉车是特种设备,驾驶员须经专业培训、考核,并获得市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颁发的资格证。无证上岗者将面临2000至2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者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 商业保险工伤怎么算

    1868人阅读

    商业保险与工伤保险不同,处理第三方侵权引发的工伤事故时,商业保险按以下准则赔偿:赔偿交通费用,根据实际产生的费用计算;赔偿住院伙食补助费,参考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赔偿其他相关费用。

  • 工伤五级如果员工不愿意上岗怎么办

    1549人阅读

    劳动者工伤后若不愿继续原岗位工作,原则上可视为旷工。但如因工伤需治疗和康复,用人单位应支持,允许其暂时不工作,工资福利待遇不受影响。需明确是否存在法律规定的不需到岗情况,有则有权休息;无则须按时上岗,否则用人单位可按旷工处理,严重者可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