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争议精选解答 > 法院确认劳动关系时效

法院确认劳动关系时效

时间:2024.03.18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争议 阅读:1107人
律师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2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量。前款限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另一方当事人认可履行义务而中断。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劳动关系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要建设好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重点是解决好“企业靠谁发展”、“企业为谁发展”的问题,树立以职工为本,关键是形成企业和职工高度认同......

具有。劳动者的职责从属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一旦形成,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用人单位的成员。所以,虽然双方的劳动关系是建立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但劳......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不能并存。两者的概念不同。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公司以盗窃罪为由不发工资合法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任何情况下,企业均无法依据盗窃罪的指控而对员工进行薪资的扣除。因为,薪资支付和刑事责任之间是两个完全不同且独立的法律领域。当员工被怀疑涉及犯罪行为时,应由司法机关介入展开相关调查并做出相应的处置措施,这并不影响到他们在正常工作期间所享有的合法薪资权益。作为雇主方的企业,应当依照劳动合同中约定或者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来按时足额地向员工支付工资。

    浏览量:966 2024-06-22
  • 拖欠农民工工资应如何应对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当农民工遭遇工资拖欠,首先尝试与雇主协商或取得书面欠款凭证。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如诉讼仍无效,可依法维权,保留好相关证据。同时,加入工会并利用其权益保护机制,参与公司管理决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浏览量:1046 2024-06-22
  • 劳动法对辞退员工后给转岗的情况有何规定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现行法规中,企业未经员工同意单方面调整岗位以解雇员工被视为非法,这侵犯了劳动合同的约定。员工有权申诉并寻求法律保护,可以选择保持原职或终止合同。

    浏览量:1497 2024-06-21
  • 遭遇恶意欠薪,员工该怎么办

    钟玉琳律师

    一,是通过工会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二,是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来解决;三,是有争议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调解来解决;四,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五,是求助社会、媒体的力量。

    播放量:1476 2022-06-07
  • 如何理解劳动争议调解

    钟玉琳律师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企业与员工之间,由于社会保险、薪资、福利待遇、劳动关系等发生争议时,由第三方例如专业性的人才机构、争议调解中心等,进行的和解性咨询,通过劳动争议调解达到法律咨询、和解方式等的说明。

    播放量:1350 2022-06-07
  • 劳动争议向法院起诉前提条件是什么

    钟玉琳律师

    当事人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或劳动者。(2)必须有明确的被告。(3)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必须经劳动争议仲裁机关仲裁。(5)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提起诉讼。

    播放量:831 2022-06-07
卓国桃律师

福建尚坤律师事务所

卓国桃律师毕业于厦门大学法律系。早期在大型外资医药、地产企业任职,迄今有9年的全国知名律所执业经历,擅长处理复杂民商事案件,独自处理了400多起房产、合同、婚姻家事案件。曾为厦门地铁、福建南方路机、杏林建设、新新地产多家国企、上市公司提供法律服务。

咨询该律师
  • 劳动纠纷一审多久出判决书

    1380人阅读

    劳动争议案件一审判决书通常在开庭后六个月内出具。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各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完成并签署生效。如需延长审理期限,须经本院院长审批并授权许可,且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 同工不同酬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几点

    1325人阅读

    同工不同酬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包括: 1、对社会安定局面产生不利影响; 2、违反了公平、公正的道德准则; 3、与我们追求效率最大化的理念背道而驰。在薪酬分配过程中,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并实践“同工同酬”。若劳务协议中有相关规定,则从其约定。

  • 公司降薪不同意不让打卡是否合法

    1257人阅读

    公司未经员工同意擅自降薪,并在员工拒绝后采取禁止打卡的措施,是违法的。员工薪资调整应基于双方协商一致,单方面降薪违反劳动法规定。禁止打卡作为报复手段同样不合法,侵犯员工合法权益。员工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 公司效益不好一直降薪还不辞退是否违法

    1975人阅读

    企业效益不佳持续降薪但不辞退员工,可能违反法律规定。员工薪酬应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降薪需与员工充分协商并签订书面协议。若企业擅自降薪,员工有权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因此,此做法可能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