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治安管理 > 传播不实信息会有何法律后果

传播不实信息会有何法律后果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17 · 1318人看过
导读:网络主体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涉及消除不利影响和赔偿经济损失;行政责任涉及拘留和罚款等处罚,主要针对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等行为;刑事责任则涉及发布虚假信息可能触犯的刑法,最严重可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传播不实信息会有何法律后果

一、传播不实信息会有何法律后果

关于网络主体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首先是民事责任,这意味着当网络主体被指控存在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不当行为时,他们将会面临消除不利影响、赔偿相应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

其次是行政责任,当网民有意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恶意扰乱公共秩序,甚至公然进行侮辱或诽谤他人的活动,但尚未达到刑事犯罪标准时,他们将可能会遭受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最后是刑事责任,如果网络主体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发布虚假信息,其行为可能会触及刑法,最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传播不实信息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发布虚假信息,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其法律后果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传播不实信息会有何法律后果”,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网站地图

更多#治安管理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治安管理最新文章

遇到治安管理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