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名誉毁谤精选解答 > 公然辱骂他人怎么认定

公然辱骂他人怎么认定

时间:2024.02.22 标签: 损害赔偿 名誉毁谤 阅读:1280人
律师解析:
公然辱骂他人是指在公共场合或者多人面前,对他人进行侮辱、谩骂、诅咒等言语攻击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尊严和名誉,而且可能会对受害人造成心理和情感上的伤害。
一般来说,公然辱骂他人的认定如下:
1、时间和地点:公然辱骂他人通常发生在公共场合或者有较多人存在的环境中,比如在街头、商场、餐厅等地方。如果是在私人场合,比如一个人在家中自言自语,则一般不会被认为是公然辱骂他人。
2、言语内容:公然辱骂他人的言语内容通常是具有侮辱性、贬低性、攻击性的,比如使用侮辱性语言、恶意诅咒、人身攻击等。
如果只是普通的争论或批评,并不涉及侮辱或谩骂,则不会被认为是公然辱骂他人。
3、受害人的感受: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受害人的感受。如果受害人感到被侮辱、被谩骂或被攻击,并且这种行为对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造成了伤害,那么这种行为就可以被认定为公然辱骂他人。
需要注意的是,公然辱骂他人是一种不道德和不合法的行为,不仅会对受害人造成伤害,而且可能会引起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避免使用任何形式的侮辱或谩骂言语。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辱骂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是诽谤他人严重行为的,损害他人的名誉,会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会受到处三年以......

名誉权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声誉、名誉、人格尊严的权利。它包括了个人的社会形象、信誉度、名声等方面的权利。 荣誉权则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荣誉、声望、地位等方面的权利......

口头侮辱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如果某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等,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口头侮辱,如果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严重损害了......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不礼让行人骂他可以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面对行人不礼让的情况,可以出言提醒但不应指责。如果情况恶劣,可报案。谩骂他人若构成侮辱罪,指用暴力或非正当手段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名誉且情节严重的行为,侵犯他人人格若受害人起诉且提供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浏览量:1412 2024-05-01
  • 微信群中骂人犯法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微信群内辱骂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尤其是使用暴力或其他恶劣手段公开诋毁谩骂他人时。此类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请保持网络言论文明。

    浏览量:897 2024-05-01
  • 在微信聊天群骂人犯法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微信聊天群中进行恶意辱骂可能构成违法行为。若公然侮辱他人,损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可能构成侮辱罪。对此,应依法惩处,如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并可能剥夺部分政治权利。

    浏览量:934 2024-05-01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律图

  • 侮辱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1294人阅读

    侮辱诽谤罪涉及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侮辱罪要求公开侮辱行为并达到严重程度,如被点击或浏览次数超五千,导致受害人精神失常等。 诽谤罪则需虚构事实并传播,针对特定人,且目的是诋毁,同样需情节严重。

  • 公众场合辱骂他人触犯什么法律

    1040人阅读

    在公共场所侮辱他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根据规定,情节较轻者,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拘留期限可达十日,并罚款。若行为构成诽谤罪,除承担民事责任外,还需承担刑事责任。因此,请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

  • 如果有人一直骂你挑衅你该怎么办

    1302人阅读

    面对侮辱和挑战性言论,保持冷静是首要任务。轻微情况下,可以选择置之不理,避免局势恶化。若触及价值观或道德准则,明确表达立场,请求对方停止。若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寻求亲友和相关机构帮助。持续或恶劣的辱骂,建议收集证据以保障权益。

  • 侵犯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怎么判

    1181人阅读

    若隐私权被侵犯,可要求对方立即停止侵害并道歉。若对方拒绝,可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要求终止侵害、赔偿损失并道歉。我国法律明确保护个人隐私权,侵犯者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具体措施包括制止侵害、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隐私权赔偿主要补偿心理伤害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