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争议精选解答 > 员工自费做的体检离职可以不给吗

员工自费做的体检离职可以不给吗

时间:2024.05.03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争议 阅读:1042人
律师解析:
该体检数据确实属于您的个人隐私范畴,尽管其由贵公司承担费用,但企业依然无法享有此类权力对其进行保留或扣押。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贵司有责任在解约或合约终止时向当事人提供相应证明文件,同时需于15个工作日内协助员工完成档案及社保账户的转接事宜。
作为员工方,我们也应依照双方事先达成的协议,合理有效地完成过渡事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九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到一万元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是否合法,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公司与员工协商一致,或者员工存在符合公司规章制度规定的降职降薪条件的,就不违法。除了以下几种情形外,单位不具备单方调岗降薪的权利:1、员工不......

如果上诉期限恰好赶上春节等法定节假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上诉期限会进行顺延。具体来说,如果上诉期限的最后一天是节假......

试用期内辞退员工的赔偿标准如下:过失性辞退: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赔偿金。其他过失性辞退的情形包括严重违反用人单......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遭遇恶意欠薪,员工该怎么办

    钟玉琳律师

    一,是通过工会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二,是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来解决;三,是有争议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调解来解决;四,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五,是求助社会、媒体的力量。

    播放量:1476 2022-06-07
  • 如何理解劳动争议调解

    钟玉琳律师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企业与员工之间,由于社会保险、薪资、福利待遇、劳动关系等发生争议时,由第三方例如专业性的人才机构、争议调解中心等,进行的和解性咨询,通过劳动争议调解达到法律咨询、和解方式等的说明。

    播放量:1350 2022-06-07
  • 劳动争议向法院起诉前提条件是什么

    钟玉琳律师

    当事人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或劳动者。(2)必须有明确的被告。(3)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必须经劳动争议仲裁机关仲裁。(5)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提起诉讼。

    播放量:831 2022-06-07
  • 公司被吸收合并老员工不愿意留需要补偿吗

    1203人阅读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通常不会主动介入调查。对于案件的主要争议点,法院既无权力也不应主动深入调查。法律规定,原告和被告应自行举证,不能依赖法院调查。若证据不足或无法证实事实主张,当事人需承担不利后果。这是法律的内在要求,法院不会擅自调查。

  • 劳动纠纷法院起诉时效是多久

    1497人阅读

    劳动争议案件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但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公司强制给孕妇调岗有权拒绝吗

    1068人阅读

    孕妇有权拒绝公司强制的岗位调离。公司未经协商不得擅自变更劳动者岗位,岗位变动需具备合法依据。若无法达成共识,孕妇可留在原岗位,并可要求公司承担相应责任。若选择离职,孕妇有权获得经济补偿。

  • 公司领导直接炒掉老员工吗

    1727人阅读

    企业管理者在解雇员工方面并无随意权力,若违反法律规定强行解约,需支付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对于非过错性离职,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但若是用人单位过失导致员工被辞退,则无需承担经济补偿责任。因此,企业在处理员工离职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