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资福利精选解答 > 劝退职工如何赔偿

劝退职工如何赔偿

时间:2024.03.02 标签: 劳动纠纷 工资福利 阅读:1264人
律师解析:
1、在职工没有严重违法公司的规章制度等法定情况下,被公司劝退是有经济补偿的。
2、经济补偿是按照工人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满一年发一个月工资的标准给工人发放。6个月以上不到1年的,按1年计算不到6个月的,向工人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1、单位代扣代缴的社保、住房公积金。 2、津贴、补贴、奖金、加班工资、特殊津贴等。 3、税前工资。 4、如果合同中关于年终十三薪是附条件的,比如工作满一年或考核合格可拿十......

单位无故辞退员工,属于违法辞退,当企业违法辞退员工时,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而具体的经济补偿标准如下:经济补偿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

1、超过1年没签劳动合同还要给员工补偿。2、超过一年没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自第二个月开始支付双倍工资,一直到满一年,也就是需要赔偿11个月的双倍工资。除此之外,还......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谁来缴纳

    钟玉琳律师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谁来缴纳。停薪留职是指为了使特定职工有期限离岗停薪并保留职工身份,而由用人单位与该职工依法签订的,约定停薪留职期间双方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协议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播放量:1397 2022-06-15
  • 关于未婚生育有产假工资吗

    胡静律师

    有的。可以拿着孕检证明等等的有效材料跟公司申请。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播放量:1392 2022-06-07
  • 招用童工要会受到哪些处罚

    钟玉琳律师

    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工作属于招用童工;招用单位构成非法用工,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处罚,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如果逾期将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播放量:1457 2022-06-07
武艳艳律师

浙江匡智律师事务所

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法学专业,湖南弘一(杭州)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曾任公司法务总监法律科班出身,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心,本着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办理案件,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高效的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多次得到当事人好评,专业擅长交通事故、债权债务合同纠纷、婚姻家事、劳动工伤等民商事业务,从事法律工作以来,办理过多起民商事案件,具有较丰富的实务经验。

咨询该律师
  • 老板不发工资怎么赔付

    1753人阅读

    员工遇雇主拖欠薪资,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雇主支付。如雇主未按时支付,可能被责令支付50至100%的赔偿金。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会责令雇主支付工资、差额或经济补偿;若仍不支付,将责令支付50%至1倍的赔偿金。

  • 不定时工作制加班有加班费吗

    1884人阅读

    不定时工作制下的劳动者不享受加班补偿。标准工时制下的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或普通工作日加班,分别按基本工资的300%、200%和150%计算加班费。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下的劳动者工作时间超出法定标准时,也需支付加班费。

  • 公司破产员工工资如何结算

    1751人阅读

    企业破产时,需优先清偿破产程序支出和共同利益负债,再向员工结算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按员工实际工作年限计算,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补偿金,超过六个月不足一年按一年计算,未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补偿金。

  • 老板不给员工发工资怎么维权

    1975人阅读

    当雇主未能及时发放薪资时,员工有权通过以下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向当地人民法院发起支付令申请;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反映;或直接向具有相应管辖权限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若对于仲裁结果存有异议,则可依照法律程序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