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公司犯罪辩护 > 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哪些情况

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哪些情况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18 · 2002人看过
导读:单位犯罪的主体仅限于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其他类型主体不具备单位犯罪主体资格。若这些被赋予特定身份或职责的主体实施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且被法律认定为单位犯罪,需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哪些情况

一、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哪些情况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下主体无法成为单位犯罪的实施者:

即除了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以及团体以外的其他各类主体。

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这些被法律赋予了特定身份地位或任务职责的主体所实施的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如果被法律明确规定为属于单位犯罪范畴之内的话,则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的原因有哪些

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法律并没有给出非常具体的规定,但根据刑法第三十条可以得知,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1、没有独立性的单位。统一的整体要有独立的决策能力和独立的行为能力,这是单位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

2、没有合法性的单位。单位的合法存在是犯罪单位独立主体资格和独立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必要。

3、没有组织性的单位。单位必须是人的有机集合体,只有当单位中每个人的意志形成共同意志,共同意志又有机地形成团体意志的时候,单位才可能会具备团体人格,才能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哪些情况”,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网站地图

更多#公司犯罪辩护相关

  • 单位受贿罪的主体有: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国有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单位受贿罪,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或者在经济往来中,在帐外暗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
    2024-02-22 1119次阅读
  • 2023.03.03 20558次阅读
  • 除了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以外的主体都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根据《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4-02-20 1281次阅读
  • 2023.03.02 11968次阅读
  • 一般诈骗罪主体没有单位。对于诈骗罪,刑法未规定单位犯罪,单位一般不属于普通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一般普通的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单位的。单位不可以作为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但要是属于特殊的诈骗罪,即合同诈骗罪来讲的话,此时允许单位构成此罪。
    2024-02-20 1024次阅读
  • 2023.04.25 1543次阅读
  • 单位须具备以下特征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第一,合法性,即必须是依法成立或经有权机关批准合法存在的组织。第二,组织性,即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形式。第三,独立性,即具有独立支配的资产或资金,能独立从事民事、经济活动,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
    2024-02-26 1314次阅读
  • 2023.04.26 1412次阅读
  • 不能。我国现行法律未规定单位犯诈骗罪,但高管人员以单位名义,为谋取单位利益实施诈骗行为屡见不鲜。作为单位负责人,为单位的利益,以单位的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可以说,高管的行为是单位行为。但法律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构成诈骗罪的主体。
    2024-02-23 845次阅读
  • 2023.03.27 104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公司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公司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