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保障精选解答 > 劳务雇佣合同的产假有多久

劳务雇佣合同的产假有多久

时间:2024.05.09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保障 阅读:1469人
律师解析:
关于女职工生育的产期计算方式和相关权利保护,规定如下:
产假的计算通常自分娩前半个月起计;
若属于晚婚且育有子女的情况,则可以前后延长至四个月;
我国法律规定,在职妇女享有九十天以上的法定产假最少保护。
在女职工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遵守相应法律法规,不得采取降低薪资、解雇或其他任何方式解除与该名员工所签订的劳动合约。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
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普通退休年龄:对于男性下岗职工,退休年龄通常为60岁;对于女性下岗职工,退休年龄通常为50岁。这适用于大多数工种。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对于从事特殊工种(如高温、有毒有害、井......

请假工资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等里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扣除:1、病假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2、事......

普通退休年龄:对于男性下岗职工,退休年龄通常为60岁;对于女性下岗职工,退休年龄通常为50岁。这适用于大多数工种。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对于从事特殊工种(如高温、有毒有害、井......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流产属于哪种假期,是否有工资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我国法律规定,流产被视作产假,手术后女性员工享有工资福利。已参保者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标准按上一年度月均工资;未参保者则由单位按实际工资发放,流产假期后薪资待遇与分娩相同。

    浏览量:1181 2024-06-12
  • 女性员工有哪些法定必须享受的假期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女性员工享有98天产假,包含15天预产假。难产或多胞胎情况下,产假延长15天/胎。政策强调女性员工权益,但男性员工的其他请假权利与女性基本一致。

    浏览量:821 2024-06-12
  • 双胞胎的产假天数是多少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母职员工生育双胞胎享有长达113天的产假,包括98天标准产假(含15天产前假),困难分娩可增15天,每多生一孩加15天;流产情况提供15至42天调养期。

    浏览量:1132 2024-06-12
  • 单位安排高温室外加班是合法吗

    钟玉琳律师

    单位安排高温天气在室外加班是不合法的。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如果室外气温达到35-37摄氏度的,是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的,所以高温天气在室外劳动加班是不合法的。

    播放量:944 2022-06-07
  • 公司拖欠员工工资,法人负什么责任

    刘婉芬律师

    民事责任:承担支付员工工资的责任;行政责任: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刑事责任:情况严重的会涉嫌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播放量:687 2022-06-07
  • 国家规定精神病可以请多久的病假

    1723人阅读

    我国精神病患者假期规定:工作不满十年者,五年内享三月病假,五年以上享六月病假;满十年者,五年内享六月病假,五至十年享九月病假,十至十五年享十二月病假,十五至二十年享十八个月病假;超过二十年者,享二十四个月病假。

  • 私人企业哺乳期规定是什么

    1446人阅读

    私人企业对于哺乳期女性员工的规定包括:确保每日工作时间内为哺乳期女性员工预留至少1小时哺乳时间;对于多胎生育的员工,每多一个孩子需额外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同时,应基于女性员工的需求和利益,投入必要资源建设符合标准的女职员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和哺乳室等设施,以解决她们在生理卫生和哺乳方面的实际困难。

  • 国家规定一个月工作多少小时

    1072人阅读

    我国监护制度构建主要有四种方式:法定监护,指定监护,委托监护和遗嘱监护。法定监护是根据法律直接规定确定监护人;指定监护由法院或相关机构指定;委托监护是法定或指定监护人因故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时,委托他人监护;遗嘱监护则是父母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 退休工人去上班不签合同有什么风险

    1484人阅读

    退休人员未签合同继续工作,存在潜在风险。尽管达到退休年龄后劳动合同自然终止,但用人单位若继续雇佣,应签劳务合同明确权益。劳动者再就业也需签劳务合同。避免法律风险,双方应合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