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资福利精选解答 > 三倍工资是基本工资还是全部

三倍工资是基本工资还是全部

时间:2024.04.12 标签: 劳动纠纷 工资福利 阅读:1151人
律师解析:
法定假期三倍工资按照基本工资发放。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按不低于平时工资三倍的加班工资发放。
工资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工作日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按不低于平时工资一点五倍的加班工资发放;休息日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又没有安排补休的,应当按不低于平时工资两倍的加班工资发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1、个体户辞退职工补偿标准是按照劳动者工作年限,每满一年的时间就支付一个月的本人工资。2、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为: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1、用人单位违法辞退职工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2、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

单位在职工试用期内辞退职工是需要赔偿的,除非职工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不用赔偿。试用期不满六个月的,公司决定辞退职工时,要补偿职工半个月的工资。也就是说如果在这家......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谁来缴纳

    钟玉琳律师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谁来缴纳。停薪留职是指为了使特定职工有期限离岗停薪并保留职工身份,而由用人单位与该职工依法签订的,约定停薪留职期间双方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协议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播放量:1397 2022-06-15
  • 关于未婚生育有产假工资吗

    胡静律师

    有的。可以拿着孕检证明等等的有效材料跟公司申请。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播放量:1392 2022-06-07
  • 招用童工要会受到哪些处罚

    钟玉琳律师

    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工作属于招用童工;招用单位构成非法用工,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处罚,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如果逾期将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播放量:1457 2022-06-07
杨福律师

浙江众诺律师事务所

杨福律师,男,毕业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法学学士学位。2015年毕业后从事过公司法务、保险公司理赔、会计实习等工作。社会经验丰富,比较有耐心、有毅力倾听当事人的心声。在从事律师执业的道路上,办理了若干民事、刑事案件。个人擅长领域为:婚姻家庭、房产纠纷、刑事辩护、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等,工作中认真、负责、勤勉、敬业。

咨询该律师
  • 老板不发工资怎么赔付

    1780人阅读

    员工遇雇主拖欠薪资,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雇主支付。如雇主未按时支付,可能被责令支付50至100%的赔偿金。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会责令雇主支付工资、差额或经济补偿;若仍不支付,将责令支付50%至1倍的赔偿金。

  • 不定时工作制加班有加班费吗

    1899人阅读

    不定时工作制下的劳动者不享受加班补偿。标准工时制下的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或普通工作日加班,分别按基本工资的300%、200%和150%计算加班费。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下的劳动者工作时间超出法定标准时,也需支付加班费。

  • 公司破产员工工资如何结算

    1770人阅读

    企业破产时,需优先清偿破产程序支出和共同利益负债,再向员工结算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按员工实际工作年限计算,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补偿金,超过六个月不足一年按一年计算,未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补偿金。

  • 老板不给员工发工资怎么维权

    1984人阅读

    当雇主未能及时发放薪资时,员工有权通过以下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向当地人民法院发起支付令申请;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反映;或直接向具有相应管辖权限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若对于仲裁结果存有异议,则可依照法律程序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