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务纠纷 > “假离婚”逃避债务问题探讨

“假离婚”逃避债务问题探讨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2 · 5536人看过
导读: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若无特别约定,一般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夫妻共同财产来偿还。即便夫妻离婚,协议债务由其中一方承担,但是对于债权人,夫妻二人都应当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故债权人在向法院起诉主张债权时,可以将已经离婚的夫妻双方作为共同被告。

“假离婚”逃避债务问题探讨

“中国式假离婚”是随着拆迁补偿、买二套房、逃避夫妻债务、孩子上学等问题而粉墨登场的,并且成为获取利益的工具。本文带来“假离婚”逃避债务问题探讨的内容,请阅读下面的文章进行了解。

债务人通过行政手段假离婚分割财产、逃避债务、规避法律,这是民事审判执行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如我院在执行工作中就遇到此类案件:陈某与王某76年登记结婚,77年生一男孩,83年在县农行贷款10万元购买汽车经营个体运输业。85年又以贷新还旧的方式向该行贷款35万元,贷期一年。当年陈某用贷款在三亚市买一旧楼房约400平方米,经装修后房产所有权证登记在小孩的名下,然后将楼房出租给他人营利。同时与王某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并领取离婚证,还签订了财产分割“协议”书。财产分割“协议”约定三亚市房产归孩子,家里的旧房及一切家私用品均分给王某,货车一辆给陈使用,对外的一切债务均由陈某承担。贷款愈期后,银行找陈某追债时,方知陈某把汽车转让他人,并且“协议”离婚、分割财产、有意逃避债务。在审判执行工作实践中,对这类案件的处理,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债务人通过假离婚分割财产的手段逃避债务、规避法律的行为,属《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的无效民事行为的范畴。因为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意思表示不真实;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3、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4、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的目的。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第二款的规定,这种民事行为从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并不需要等待当事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主张无效或者法院裁定无效,它是不附条件地当然无效。所以人民法院在审理或执行这类债务案件时,不应受这种虚假的民事行为(财产分割协议)束缚,更不能承认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而应当依法将债务人原来的夫妻共同的财产清偿共同债务。即该债务由债务人与原配偶共同偿还。

另一种意见认为,尽管债务人以假离婚分割财产等手段逃避债务、规避法律,但他们“离婚”并不违背《婚姻法》第31条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也就是说,无论行为人的内心是真离婚还是假离婚,只要他们当时都表示“自愿”,并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了离婚证,就终止了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就当事人签订的“财产分割协议”而言,一般情况都是男方以照顾女方和小孩为由,将财产全部或者多数分给女方或子女,并在“协议”上写明债务由男方负担。从“协议”的内容看,并不违背法律。换言之,由于财产已分割,形成财产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法律事实,因此分给女方或子女的财产,理所当然受法律保护。法院在审理或执行这类案件时,不能将财产抵偿债务,债务应由男方一人偿还。


网站地图
律图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问题#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律图网律师#
延伸阅读:

更多#债务纠纷相关

  • 413次阅读
  • 微博造谣取证问题探讨:要证明微博上的虚假信息传播,可采取截屏、录像等方式保存证据,并邀请目击者作证,也可寻求发布平台或法庭支持。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一条诽谤信息若被点击、浏览超5000次或转发超500次,即视为“情节严重”,为诽谤罪设定了明确且严格的入罪门槛。取证与法律规定相结合,有助于打击网络谣言,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2024-03-13 1209次阅读
  • 2023.03.01 4419次阅读
  • 469次阅读
  • “借名买房”权属如何认定?在法律上,借名人与房屋销售方形成购房合同关系。如果借名合同和房屋买卖合同均有效,出资方可要求借名人将房产过户至其名下。但如借名合同无效,而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借名人应归还出资人房产交易价款,而非房产本身,此时借名人可合法取得房屋所有权。
    2024-03-14 1110次阅读
  • 2023.04.23 1639次阅读
  • 326次阅读
  • 孕妇解雇赔偿问题引热议。若孕妇有重大过错,企业可不赔偿;但企业若违法解雇,需按标准双倍赔偿。工作满一年者,获一个月工资补偿;半年至一年者,视同一年计算;不足半年者,获半个月工资补偿。保障孕妇权益,公平合理赔偿是关键。
    2024-03-13 1402次阅读
  • 2023.03.13 5745次阅读
  • 42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债务纠纷最新文章

遇到债务纠纷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