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产品质量精选解答 > 判断产品质量的依据都有哪些

判断产品质量的依据都有哪些

时间:2024.02.24 标签: 损害赔偿 产品质量 阅读:1119人
律师解析:
判断产品质量的依据为: 1、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对产品的要求;
2、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3、产品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和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产品的实际状况是否符合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表明的质量状况;
4、产品的生产厂名、厂址与产地是否真实。
法律依据:
《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
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二)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
(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预案将食品安全事故划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较大食品安全事故、一般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按照预案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法组织对事......

根据情节的不同,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没有造成人身损害或者没有食用的,可以立即向商家主张退换,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造成人身损害的,要按照被伤害的严重程度主张人身损害赔偿,主要包括......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药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该行为触犯《刑法》,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农药。故意制造或销售伪劣农药,知情售假,包装不1产品谋取私利,将导致责任人面临刑事处罚,包括可能的有期徒刑,以保障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浏览量:938 2024-06-08
  • 偷一罚十与假一赔十在法律上有何区别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盗窃和假冒伪劣商品分别触犯治安和刑法,商家'假一赔十'是自愿的民事责任承诺,与合同关系相连。它是附条件的单方行为,需以买卖合同为基础。若商家欺诈,需按消法赔三倍损失,最低五百元,特殊情况例外。

    浏览量:915 2024-06-08
  • 销售高仿包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商业中,售卖高仿奢侈品属非法,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及刑事责任。明知售假且销售额过万(五万人民币)的商家,触犯销售假冒商标罪,按刑法最高可判三年徒刑或拘役,并罚款。

    浏览量:1223 2024-06-08
王芳芳律师

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

杭州资深婚姻家事律师,专业办理婚姻家事案件多年 中国民主xx会会员,安徽大学本科,中国政法大学硕士,高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有着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司法实践经验,能熟练运用律师专业技能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从事法律服务多年来,处理过众多疑难复杂案件,其中所属团队处理因各种原因导致离婚诉讼百件以上,因各种原因发生的合同纠纷案件百件以上,受到委托人好评。长期从事公益法律事务,为杭州市工会志愿者名誉律师和杭州市法律援助律师。同时为多个基层政府的顾问律师,为政府和社区以及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主要职务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团律师 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法律顾问团律师 杭州市安徽商会律师团秘书长 杭州市法律援助律师 杭州市工会律师

咨询该律师
  • 假冒产品怎么鉴定

    1457人阅读

    鉴定商品真伪的方法包括:依据法规和标准鉴定商标、包装等标识的真实性;运用感官评价或其他简便方法识别商品;按照国家标准检测分析商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卫生安全状况;发挥专业优势,凭借经验精准鉴别各类商品。

  • 不知情卖了违禁品减肥药是否违法

    1747人阅读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被认定为违法的减肥药物,通常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但如果明知是非法药物而故意销售,则可能构成销售假药罪或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至无期徒刑等刑事责任。

  • 买到假冒产品怎么办

    1716人阅读

    遇到假冒产品,实体购物可与商家沟通赔偿或换货,若遭拒可向消费者组织投诉或起诉;网络购物时,签收前发现问题可拒收,签收后发现则与卖家协商退款,如卖家拒绝,需收集证据向平台投诉或举报。

  • 怎么起诉商家商品变质

    2035人阅读

    当消费者权益受损,建议首先向工商部门求助,其设有完善的投诉机制,可通过电话等多种方式投诉。提交投诉材料时,需注意时效性和细节周全,提供商家信息、违规描述等,并准备相关证据资料,如食品外包装、销售凭证等,以便监管部门迅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