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仲裁精选解答 > 劳动仲裁申请劳动关系要多久

劳动仲裁申请劳动关系要多久

时间:2024.02.28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仲裁 阅读:1304人
律师解析:
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劳动仲裁委自立案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审结,对于仲裁的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去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
【仲裁审理时限及先行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不可以,不得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但是可以依据调解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对于劳动纠纷案件,首先申请进行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

申请劳动仲裁时所需材料:1、《仲裁申请书》。2、身份证明。3、能够证明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有关材料,如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或协议)、解除或终止合同通知书、工资单(条......

有的,仲裁庭的调解书和人民法院的和解协议是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如果对方不执行,劳动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法律规定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保险算劳务纠纷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劳动关系中,企业有义务为员工缴纳社保。若单位未履行此责任,员工可先向社保行政部门及征收机构报告,尝试补办社保。如补办不可行,可申请劳动仲裁,主张赔偿损失。若仲裁不满足,可进一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需注意,仲裁阶段仅能请求赔偿,而非补缴社保。

    浏览量:1175 2024-06-22
  • 工地拖欠工资应找哪个部门处理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解决农民工薪资拖欠问题,途径包括向劳工行政部门举报、直接申请仲裁,对裁决不满可上诉至司法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可提供协助。申诉者有权依法维权,要求全额工资及额外25%经济赔偿。依据法规,无论仲裁还是诉讼,雇主都须支付全额工资及25%赔偿金。

    浏览量:1226 2024-06-22
  • 劳动仲裁申请超过一年期限怎么办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尽管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但劳动者在超过时效后仍可寻求法律支持。他们失去了通过仲裁程序胜裁的权利,但仍保留胜诉权,可通过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劳动争议。诉讼程序可使普通劳动权利的诉讼时效延长至两年。

    浏览量:1134 2024-06-21
张懿丹律师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

张懿丹,女,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法学专业,现执业于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中国中小型企业协会调解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张懿丹律师毕业后在人民法院民庭工作,从法院辞职后在某大型传媒上市公司从事法务工作,有着多年实务经验。现主要执业领域是民商事诉讼仲裁(包括合同、侵权、机动车交通事故、建设工程、劳动争议、房产、保险纠纷等)、公司常年法律顾问、知识产权管理及维权等。曾代理大量民商事诉讼、仲裁案件,均取得了令当事人满意的良好法律效果及社会效果

立即咨询
  • 劳动仲裁后不给钱强制执行多久

    1582人阅读

    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欠款方未履行支付义务,一般可在六个月内通过强制执行收到款项,如未执行,可向上级法院申请。但需注意,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为2年,自仲裁裁决书或调解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算。

  • 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多久

    1787人阅读

    劳动仲裁申请的法定时效期限通常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这一时限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劳动者应及时行使权利,避免因超过时效而失去法律保护。

  • 劳动仲裁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多长

    1191人阅读

    劳动仲裁胜诉方需在裁决书生效后两年内申请强制执行。如果是一方拒绝履行生效裁决,如果是一方有权在此时效期内向最高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应在接收申请后六个月内依法执行。

  • 劳动仲裁补偿的计算方式是怎样的

    1158人阅读

    经济补偿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确定,每满一年按一定工资标准支付。工作满六个月但不足一年的,按一年工资支付;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若月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则按三倍数额计算,且补偿年限不超过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