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伤纠纷精选解答 > 停工留薪期多长时间

停工留薪期多长时间

时间:2024.03.03 标签: 工伤赔偿 工伤纠纷 阅读:1058人
律师解析:
1、停工留薪期一般不得超过12个月。
2、因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发生工伤,经社保行政部门或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的,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伤情严重的,可以适当延长,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职工债权不需要申报。因为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公司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

未参加工伤保险工伤待遇的情况下,劳动者的工伤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不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违反了《工伤保险条例》;应当去该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人力资源和社保局,请求裁......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工伤待遇的情况下,劳动者的工伤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不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违反了《工伤保险条例》,应当去该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人力资源和社保局......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没有保险工伤了能打官司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遭遇工伤时,需前往当地社保部门办理工伤鉴定手续,备齐必要文件,并遵守社保局规定。若工伤认定后雇主不承担赔偿责任,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书,依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维权。请注意,此时应提交的是仲裁申请书,而非起诉状。

    浏览量:817 2024-06-22
  • 建设工程工伤保险待遇纠纷去哪里起诉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若要起诉,可在被告户籍或常住地法院进行。步骤包括:提交起诉书及相关证据给当地法院,法院审查后如符合条件即受理并立案。立案后五日内,法院会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并要求其在十五日内答辩。之后,若调解成功则结案,否则法院将作出判决。

    浏览量:946 2024-06-22
  • 工伤商业保险纠纷去哪里起诉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诉讼可在原告原籍或常住地法院进行,无需亲至保险公司所在地。流程如下:原告向法院递交起诉书及相关证据;法院审查材料后决定是否立案,并将起诉书副本送交被告,被告须在15天内回应;随后进入庭审,法官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则依法判决。

    浏览量:894 2024-06-22
李雅丽律师

广东深腾律师事务所

专业律师团队,满足当事人不同需求,为当事人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专注,专业,高效利用法律的武器尽可能的保卫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咨询该律师
  • 借调期间发生工伤由哪一方承担

    1372人阅读

    在借调期间,员工若因执行任务遭遇意外伤害或死亡,原雇主应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原雇主有义务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保障员工权益,减少经济损失。未购买保险的原雇主也需承担法律责任,使追责更明确便捷。

  • 工伤老板不管找哪个部门解决

    1162人阅读

    雇员因工作受伤,若单位未合理赔偿,可向劳动部门申诉或求助于劳动仲裁机构。工伤事故发生后,单位未在30日内申请,雇员及其亲属有权在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赔偿不成共识时,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薪酬、伙食、护理等费用及一次性补助金等。解除合同时,还可获就业和医疗补助金等。

  • 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买工伤保险吗

    1445人阅读

    根据相关法规,自由职业者不能直接购买工伤保险,因为这项保险是由雇主承担并为其员工投保的,个人无需支付费用。自由职业者若想获得工伤保险保障,需先与用人单位建立合法劳动关系,再由单位代为办理相关手续。这意味着,自由职业者需要寻找愿意雇佣他们并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以确保在工作中受伤时能得到相应的保障。

  • 脚后跟骨裂算几级工伤怎么走工伤保险

    1468人阅读

    根据我国法律,足踝关节骨折通常被认定为十级工伤,包括无机能障碍、无需长期治疗或护理、生活能自理、器官部分缺失不影响生理功能及身体形态异常但不影响生活。赔偿包括劳动能力鉴定费、伤残辅助器具费、住院伙食补贴、医疗费用、康复费用、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及其他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