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类 > 行政诉讼 > 行政诉讼中审判人员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行政诉讼中审判人员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18 · 1700人看过
导读:在行政诉讼中,审判人员需回避的情形包括: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勘验人或诉讼代理人,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理,及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宴请、礼品。
行政诉讼中审判人员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一、行政诉讼中审判人员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之规定,以下情况可作为申请回避的理由:

首先,当事人或其近亲属为本次案件的当事方;

其次,涉案人员或其近亲因利益关联而牵扯到本案件中;

再次,曾经在同一案件中担任过证人、鉴定人、辩护人、勘验人或诉讼代理人;

此外,与案件当事人存在其他可能对案件公正审理产生影响的关系;

最后,接受了当事人及其委托之人的宴请和礼品赠送。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

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

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二、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不服怎么办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可以随时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申诉,只能由当事人或者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提出其他人无权申诉。当事人近亲属坚持要申诉,法院可以征求当事人本人意见;本人同意的,以当事人申诉处理;本人不同意申诉的,不作申诉处理。

《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行政诉讼中审判人员回避的情形有哪些”,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网站地图

更多#行政诉讼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行政诉讼最新文章

遇到行政诉讼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