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消费权益 > 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怎么处罚

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怎么处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15 · 1782人看过
导读:若制造商或经销商在商品中掺入其他物质、采用欺骗手段或使用伪劣原材料,以次充好或伪称合规产品,且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应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承担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至两倍罚款。若销售金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应判处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承担相同罚款。
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怎么处罚

一、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怎么处罚

若制造商或经销商在其所制造或销售之商品中掺入其他物质、采用欺骗性手段或故意不当使用伪劣原材料,以次充好或将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伪称合规产品,且其代理之销售金额超过五万元但未满二十万元时,应被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同时需承担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至两倍以下的罚款。

而当销售金额达到二十万元以上但未满五十万元时,则应被判处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仍需承担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至两倍以下的罚款。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1.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2.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3.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4.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假冒伪劣产品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

假冒伪劣产品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安全保障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怎么处罚”,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网站地图

更多#消费权益相关

  • 459次阅读
  •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罪”中的以次充好,指的是用低级别、低档次的产品冒充高级别、高档产品,或将破损、废旧零部件拼凑后冒充新品或正品。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触犯了法律。对此,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有明确规定,将根据销售金额的大小,对犯罪者进行相应的刑事处罚。
    2024-05-03 1111次阅读
  • 2023.03.06 2982次阅读
  • 435次阅读
  • 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会严重损害我国名优产品的信誉,侵犯企业的合法权益,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还会坑农害农,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给广大消费者蒙受了人身的、经济的、精神的多重伤害,同时也会败坏出口商品的信誉,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财富向不公平分配方向发展,加剧了社会上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的发展,不以勤劳致富。
    2024-02-22 1208次阅读
  • 2023.03.09 20697次阅读
  • 420次阅读
  • 假冒伪劣怎么判: 1、当行为人故意制造、销售伪劣商品,销售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5万元以上时,是要成立犯罪的,是违反了刑法分则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2、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4-03-01 1379次阅读
  • 2023.03.11 63957次阅读
  • 31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消费权益最新文章

遇到消费权益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