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人身侵权 > 敲诈勒索罪是指什么为目的?

敲诈勒索罪是指什么为目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8 · 3335人看过
导读: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构成敲诈勒索罪的数额较大的,量刑在三年以下,情节严重的,量刑在3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使用威胁或者是要挟的方法向被害人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都是敲诈勒索行为。
敲诈勒索罪是指什么为目的?

一、敲诈勒索罪是指什么为目的?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这是本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不同的显著特点之一。本罪侵犯的对象为公私财物。

敲诈勒索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1)威胁,是指以恶害相通告迫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即如果不按照行为人的要求处分财产,就会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遭受恶害。威胁内容的种类没有限制,包括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的生命、身体自由、名誉等进行威胁,威胁行为只要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即可,不要求现实上使被害人产生了恐惧心理。威胁的内容是将由行为人自己实现,还是将由他人实现在所不问,威胁内容的实现也不要求自身是违法的。

(2)要挟,通常是指抓住被害人的某些把柄或者制造某种迫使其交付财物的借口,如以揭发贪污盗窃等违法犯罪事实等相要挟。

(3)敲诈勒索的行为只有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时,才构成犯罪。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界限是什么

仅从字面看,“威胁”既是抢劫罪的手段之一,又是敲诈勒索罪的基本行为方式。但是,其威胁的特定内涵不同:

1、从威胁的方式看,抢劫罪的威胁,是当着被害人的面直接发出的;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当面发出,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或第三者转达。

2、从实现威胁的时间看,抢劫罪的威胁表现为扬言如不交出财物,就要当场实现所威胁的内容;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则一般表现为,如不答应要求将在以后某个时间实现威胁的内容。

3、从威胁的内容看,抢劫罪的威胁,都是以杀害、伤害等侵害人身相威胁;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则比较广泛,包括对人身的加害行为或者毁坏财物、名誉等。

4、从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看,抢劫罪是实施威胁当场取得财物;而敲诈勒索则可以在当场,也可以在事后取得。可见,这两种犯罪中的威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案件事实同上述抢劫威胁的各特点相符合,应以抢劫罪论处。如果其中有一条不符合,则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威胁的特定内涵不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比抢劫罪的广泛。敲诈勒索罪一般是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若是涉案的金额巨大的,那么量刑在三年以上 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人身侵权相关

  • 361次阅读
  • 敲诈勒索罪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个人、企业等所拥有的财富,包括货币、贵重物品及经济权益等。犯罪者通过威胁、恐吓等手段,迫使受害者交出财物或满足其非法要求,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财产权益和生活安宁。这种行为对受害者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2024-06-04 949次阅读
  • 2023.06.21 1474次阅读
  • 367次阅读
  •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不仅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本罪侵犯的对象为公私财物。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付财物的行为。
    2024-03-04 1024次阅读
  • 2023.03.09 2070次阅读
  • 330次阅读
  • 1、敲诈勒索是行为犯,只要有敲诈勒索的行为就可以依法定罪,不以敲诈勒索既遂为要件。2、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实施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从而构成犯罪。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这是本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不同的显著特点之一。
    2024-02-29 1016次阅读
  • 2023.03.01 1712次阅读
  • 366次阅读
加载更多
遇到人身侵权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