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借名贷款是骗取贷款罪吗怎么判?

借名贷款是骗取贷款罪吗怎么判?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3.03.19 · 1275人看过
导读:借名贷款不一定构成骗取贷款罪,若是罪名成立,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是依旧不知道借名贷款是骗取贷款罪吗怎么判,可以接着查阅此文。
借名贷款是骗取贷款罪吗怎么判?

一、借名贷款是骗取贷款罪吗怎么判?

1、借名贷款不一定构成骗取贷款罪,若是罪名成立,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骗取贷款罪可能成立的情形:

如果借款人通过借名借款方式向银行贷款时,隐瞒了借款的真实用途,以欺骗的方式取得的贷款,贷款到期后,借款人根本不想归还借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则借款人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

二、借名贷款对方不还会判刑吗?

1、借名贷款对方不还,可能会被判刑,也有可能不会。

借名贷款不仅是严重违规,而且在很多时候已经触犯了法律。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欺骗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以上公私财物的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会判刑的。明知借名贷款还违法发放贷款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将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承担刑事责任。

2、贷款还不了一般不会被判刑。

因为贷款纠纷一般属于民事纠纷,不会涉及到刑事处罚。但是如果存在骗取贷款或者其它违法犯罪行为,涉嫌构成贷款诈骗罪,将会依法受到刑事处罚。罪名成立,则会被判刑。

三、利用他人名义贷款涉嫌犯什么罪?

1、利用他人名义贷款有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或是贷款诈骗罪。

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虽然是一般主体,但是如果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冒用他人名义或者虚构假名骗取贷款的,则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实践中,冒名贷款主要有“顶名贷款”、“搭名贷款”、“盗名贷款”和“假名贷款”几种。如果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采用了上述欺骗手段取得贷款,并将贷款非法占有或者挪作他用,则应当分别根据《刑法》关于贪污罪职务侵占罪或者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2、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与实施贷款诈骗行为的犯罪分子事前通谋,为贷款诈骗活动提供帮助的,一般以贷款诈骗罪的共犯论处。

如果银行或者其他金融工作人员与实施贷款诈骗行为的犯罪分子没有事前通谋,也就是没有主观上的共同犯罪故意,而是单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者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造成较大损失的,虽然在客观上致使贷款诈骗罪的犯罪分子行为得逞,对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也不应以贷款诈骗罪的共犯论处,而应当依照《刑法》第186条第一款的规定,以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定罪处罚;如果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则应当依照刑法第186条第二款的规定,以违法发放贷款罪定罪处罚。

公民、单位都只有是满足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可以向银行贷款。对于不满足相应条件的情形,也不得借用他人的名义贷款,否则有可能会被认定为犯了骗取贷款罪。若是对借名贷款是骗取贷款罪吗怎么判还存在其他的疑问,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徐州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2022.10.17 387次阅读
  • 有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行为人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则构成贷款诈骗罪。一般情况下,借款合同或借条上的借款人就是合同的当事人,要承担还款责任。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合同仅在签订合同的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对合同外第三人不发生效力。
    2022.12.29 843次阅读
  • 借名贷款不是骗取贷款罪,以骗取贷款罪定罪有严格的条件限制,比如当事人在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在客观方面隐瞒真相或者虚构事实骗取银行的贷款数额较大,同时满足其他条件的才构成骗取贷款罪。
    2023.01.20 1779次阅读
  • 2018.04.14 6008次阅读
  • 借名贷款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2.12.29 1333次阅读
  • 借用他人名义贷款的行为不一定构成骗取贷款罪,以骗取贷款罪定罪量刑有严格的条件限制,比如当事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方面用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等方法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贷款,侵犯了金融管理秩序及信贷资金管理制度等。
    2022.12.29 1827次阅读
  • 2020.08.04 390次阅读
  • 冒名顶替贷款可以以贷款诈骗罪论处,最低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涉及金额特大,并且情节特别严重的,最长可判处无期徒刑,并且处罚金和没收个人财产。冒名顶替贷款意味着使用他人的姓名,或者编造虚假的经济合同、证明文件和其他贷款资料等理由,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通过贷款审批去获得本不属于自己的贷款金额,这种行为属于欺诈行为,从法律层面上来说,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
    2022.12.29 1369次阅读
  • 借名贷款构成骗取贷款罪可能会受到的处罚为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法院审理骗取贷款案件之后,发现欺骗行为虽然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但是造成的损失不是特别重大,那么法院判处的主刑处罚一般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1.07 1148次阅读
  • 2022.11.05 361次阅读
  • 当借款人通过借名借款方式向银行贷款时,显然隐瞒了借款的真实用途,属于“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贷款”。一旦借款人到期无法归还借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则借款人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行为人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则构成贷款诈骗罪。
    2022.12.29 828次阅读
  • 借名贷款法院认定诈骗罪的标准是当事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的,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物,客观方面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侵犯了公私财物所有权,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下文是对借名贷款法院如何认定诈骗罪的详细解答。
    2023.02.24 1617次阅读
  • 2022.11.05 386次阅读
  • 借用他人名义贷款构成骗取贷款罪。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骗取贷款罪。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这些:(1)主观要件:主观上表现为故意;(2)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3)客观要件:在客观上表现为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4)客体要件:客体是破坏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2022.12.29 852次阅读
  • 如果借名贷款的最终目的就是非法占有的,并且没有归还的意图的,那么当借贷的金额达到一定金额的就会视为构成了诈骗罪的。依照涉案金额的大小以及涉案的严重程度对犯罪嫌疑人处以不同程度的处罚。
    2023.01.04 1459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怎么样判别盗窃罪和诈骗罪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697次阅读2023.03.20
  •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盗窃罪和诈骗罪怎么样判刑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159次阅读2023.03.20
  •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怎么样区分诈骗罪和盗窃罪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245次阅读2023.03.20
  •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盗窃罪和诈骗罪怎么样区分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822次阅读2023.03.20
  •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怎么样区分盗窃罪和诈骗罪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047次阅读2023.03.20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