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被未成年猥亵,涉及到加害人与受害人双方都是未成年人的情况,对于加害人的量刑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以下为你详细分析:
刑事责任年龄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对刑事责任年龄做出了如下规定: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不满12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 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而猥亵行为不在此列,所以一般情况下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可能会进行矫治教育。
- 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涉及罪名及量刑
强制猥亵罪 :如果加害人已满16周岁,实施了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不过由于是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猥亵儿童罪 :如果猥亵的对象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儿童,同样加害人已满16周岁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三款,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猥亵儿童多人或者多次的;
- 聚众猥亵儿童的,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的;
- 造成儿童伤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 猥亵手段恶劣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并且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具体的量刑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如行为的手段、情节、造成的后果,以及未成年人的一贯表现、悔罪态度等因素。
以下为你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
你朋友被收监的可能原因
1. 违反取保候审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等。
如果你的朋友违反了上述规定,办案机关可以决定对其变更强制措施,将其收监。例如,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干扰证人作证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
2. 案件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进展需要
- 在侦查阶段,如果公安机关发现了新的证据,证明你朋友可能实施了更严重的犯罪行为,或者原来认定的犯罪事实有重大变化,可能会决定将其收监。
- 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认为你朋友不符合继续取保候审的条件,如存在逃跑风险、可能干扰司法程序正常进行等,也会作出收监决定。
- 在审判阶段,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审理进度,认为需要对被告人采取羁押措施的,也会决定收监。比如,法院认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实刑,为了保证刑罚的顺利执行,提前将其收监。
3. 可能面临实刑判决
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审查起诉,办案机关根据现有证据和法律规定,认为你朋友很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实刑,为了保证后续刑罚的顺利执行,避免出现被告人在判决后无法及时到案服刑的情况,会提前将其收监。
你的情况分析
1. 继续取保候审
由于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是12个月,目前你和朋友同时取保候审快一年了,如果你没有违反取保候审的规定,且案件还在继续侦查、审查起诉过程中,没有出现需要对你变更强制措施的情形,那么你可能会继续处于取保候审状态,直至取保候审期限届满。
2. 变更强制措施
虽然你目前未接到通知,但如果后续办案机关发现新的证据指向你存在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行为,或者认为你存在逃跑、干扰证人作证等风险,也可能会对你变更强制措施,将你收监。另外,如果案件进展到一定阶段,法院根据审理情况认为你可能被判处实刑,也可能决定对你收监。
3. 解除取保候审
如果案件侦查终结,证据不足或者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办案机关可能会解除对你的取保候审措施。同时,如果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案件仍未办结,办案机关也应当解除取保候审。
建议你保持电话畅通,随时配合办案机关的工作。如果有条件,可以咨询专业律师,详细了解你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如果遭遇诈骗犯被骗取了30多万,以下是一系列建议的应对步骤:
紧急处理
1. 保持冷静
发现被骗后,首要的是保持冷静,避免因情绪激动而做出错误决策,因为在冷静状态下才能更有效地处理后续事宜。
2. 防止二次受骗
不要轻易相信自称能帮你追回钱款的陌生人,很多诈骗分子会利用受害者急于挽回损失的心理进行二次诈骗。
收集证据
1. 交易记录
收集与诈骗相关的转账记录、支付凭证等,这些是证明资金流向的关键证据。可以通过银行柜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下载转账明细,确保记录包含转账时间、金额、对方账号等信息。
2. 聊天记录
如果与诈骗者有过聊天沟通,及时保存聊天记录,包括腾讯、扣扣、短信等聊天工具的记录。这些记录可能包含诈骗者的诈骗手段、承诺等重要信息。
3. 通话记录
若有与诈骗者的通话,可查询通话记录,包括通话时间、时长、对方电话号码等。如有条件,还可以尝试获取通话录音。
4. 其他证据
如涉及合同、协议、收据等文件,也要妥善保存。
报警
1. 选择报警地点
可以向犯罪行为发生地(即你被骗的地点)或者你居住地的公安机关报案。
2. 详细陈述案情
向警方详细、准确地描述整个诈骗过程,包括何时、何地、通过何种方式与诈骗者接触,诈骗的具体手段、经过,被骗取的金额等信息。尽可能提供诈骗者的相关特征,如外貌、口音、身份信息等。
3. 配合调查
警方立案后,要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按照警方的要求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协助警方开展侦查。
民事诉讼(视情况而定)
如果在刑事程序中无法完全挽回损失,或者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也可以考虑通过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民事诉讼需要有明确的被告信息和充分的证据支持,并且诉讼过程相对复杂、耗时较长。
后续跟进
1. 与警方保持联系
定期向警方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提供可能有助于破案的新线索。
2. 关注追赃挽损情况
了解警方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对被骗资金的追缴情况,配合警方做好资金返还的相关工作。
被骗30多万属于数额巨大的诈骗案件,要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挽回损失。同时,也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再次陷入诈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