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措施知识

  • 监视居住能出吗
    监视居住期间,未经执行机关同意,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地方。不过,存在可离开的情况,一是经执行机关批准,且要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二是因就医、转户等正当原因,经决定机关批准,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可在一定范围活动。监视居住是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手段,被监视者需严格守规,符合条件并获批才可离开。查看更多
    2025.06.12 1556次阅读
  • 逮捕后才能起诉吗
    通常,公安机关侦查终结且犯罪事实清晰、证据确凿时,会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后,若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实查清、证据充分且应负刑事责任,会作出起诉决定。不过,在轻微刑事案件侦查阶段,可能因和解等直接作出不起诉决定。此外,逮捕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非起诉必要前置条件,有其特定作用。查看更多
    2025.06.12 1211次阅读
  • 逮捕后到了检察阶段多久到法院开庭
    通常从逮捕到检察阶段再到法院开庭约需23个月,但该时间并不固定,会受案件复杂程度、证据收集情况影响。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补充侦查,以及法院排期都会耗费时间,法院排期还受案件数量、审判人员安排等因素左右。复杂、有争议或需补充大量证据的案件,开庭时间会延长,反之则会缩短。查看更多
    2025.06.12 1564次阅读
  • 监视居住需要多久结束
    监视居住期限通常不超六个月,若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仍需继续,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延长。一旦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期限届满,需及时解除。被监视居住人在期间要遵守规定,如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处所。期限届满或满足解除条件时,相关机关依法处理,结束该状态,具体结束时间依案件实际和程序而定。查看更多
    2025.06.12 1130次阅读
  • 监视居住有没有期限限制
    监视居住有期限限制,通常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在此期间,要监督被监视居住人遵守相关规定,比如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处所。当案件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变更强制措施或解除监视居住时,应及时处理。同时,不同案件类型和情节会导致监视居住期限有所不同,具体应以实际法律规定和办案机关决定为准。查看更多
    2025.06.12 1877次阅读
  • 不起诉案子羁押100天怎么办
    未起诉却羁押100天很可能属于超期羁押,法律规定羁押需按程序和期限进行,侦查阶段通常为两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审查起诉阶段一般一个月,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半个月。若出现超期羁押,当事人或家属有权申诉,要求解除羁押并获赔偿,检察机关也应监督纠正。遇到此类情况,要及时与司法机关沟通维权。查看更多
    2025.06.12 1638次阅读
  • 检察院逮捕以后可以缓刑吗
    检察院逮捕后犯罪嫌疑人有适用缓刑的可能。缓刑是对犯罪之人经法定程序确认有罪后暂不执行刑罚、先宣告定罪。法院会综合犯罪情节、悔罪表现和社会危害性等多因素考量,若宣告缓刑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且符合条件,就可判缓刑。初犯、偶犯等情节较轻者有可能适用,最终结果由法院依法判决。查看更多
    2025.06.12 1474次阅读
  • 判过缓刑的人还能拘留吗
    缓刑是对犯罪分子的特殊处理方式,考验期内可不执行刑罚,但需遵守规定。若缓刑期间违反规定,如再次犯罪或严重违反治安管理,司法机关有权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对于缓刑人员在缓刑期内新违法犯罪,或严重违反监督管理规定且情节严重的,依法律规定可拘留,以维护法律秩序与社会安全。判过缓刑者是否被拘留,取决于其具体行为表现。查看更多
    2025.06.12 1709次阅读
  • 监视居住3个月还没交检察院怎么处理
    监视居住是刑事强制措施,期限最长六个月。监视居住三个月未交检察院,可能是案件还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需进一步搜集证据致时间延长。若超法定时限未移送则属程序违法,被监视居住人或家属可向相关部门提异议促依法处理。也可能因特殊情况致进度放缓,但需合理解释依据,要结合实际判断处理,保障程序合法公正。查看更多
    2025.06.12 1225次阅读
  • 传唤嫌疑人不来怎么办
    对于接到传唤却不来的嫌疑人,公安机关可采取拘传措施,拘传是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手段。实施拘传需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并送达拘传证,且应在嫌疑人到案后立即进行,讯问完毕马上放人。若嫌疑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案,可依法训诫、责令到案,情节严重的可处拘留并罚款,以保障案件顺利推进和法律公正实施。查看更多
    2025.06.12 1140次阅读
  • 监视居住在宾馆可以探望吗
    一般情况下,监视居住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可在指定居所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除无法通知外,需在执行后24小时内通知家属。若需在宾馆等特殊场所监视居住,要符合法定条件并经严格审批。监视居住期间,除办案需要,一般他人不许探望,未经批准被监视者也不能会见他人,执行与探望规定有严格法律要求。查看更多
    2025.06.12 1540次阅读
  • 开庭后多久宣判结果人被羁押了
    刑事案件开庭后到宣判的时间不定,受案件复杂度与证据收集情况影响,简单案件数月内宣判,复杂案件可能延至一年或更久。在羁押期间,法院会依审理进度判决,判有罪则羁押期计入刑期,判无罪或罪名不成立,被羁押人应立即获释。此外,不同地区和法院操作有差异,想了解具体案件宣判时间,可咨询承办法官或相关部门。查看更多
    2025.06.12 1577次阅读
  • 判处有期徒刑会当天逮捕吗
    判处有期徒刑是法院终局性裁决,逮捕是诉讼临时手段,二者性质不同。一般在法院判决定罪前,公安机关等会依案件情况决定是否逮捕,判决前已逮捕的,判决后通常不再重复逮捕。但判决后若出现需变更强制措施等特殊情形,会依法处理。因此,不能简单认定判处有期徒刑就会当天逮捕,要结合具体案情判断。查看更多
    2025.06.12 1045次阅读
  • 不批捕后监视居住是谁决定的
    决定监视居住的主体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侦查时,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经县级以上负责人批准可决定;检察院对符合条件者,经检察长批准决定;法院对符合条件的被告人,经院长批准决定。监视居住决定要向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并让其签名或盖章,执行机关需及时将执行情况告知决定机关,保障措施有效执行。查看更多
    2025.06.12 1746次阅读
  • 派出所最多监视居住多久能出来
    监视居住最长期限通常为六个月,但会因案件情况不同而调整,如犯罪嫌疑人违反规定或案件侦查有重大进展时,期限可能变动。在监视居住期间,犯罪嫌疑人需遵守规定,例如未经许可不得离开指定居所。若其表现良好,案件清晰、证据确凿且符合变更条件,经批准可变更为其他措施,满足条件还可能被释放。查看更多
    2025.06.12 1909次阅读

强制措施热门文章

  • 公安局传唤去问话不会拘留,对于公安机关来说,他们在办理相关的事项的时候,肯定是对于案情发生的一些具体的细节,并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如果是证人或者是诉讼当事人的话,会被传唤过去问话,在这个问话过程当中当然不会限制个人的人身自由。
    66273次阅读2024.09.25
  • 刑事拘留是以日为计算单位而且期间开始之日不算在期间以内,即从期间开始的次日计算。期间的届满以法定期间日数的最后一日为止。执行拘留时间要看当事人是否有恶意抗拒执行的行为,对每一次恶意的抗拒执行都可以执行拘留,每次拘留一般不能高于15天,
    42993次阅读2024.08.04
  •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应当由人民法院交由公安机关执行,即对管制的执行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其他任何机关都没有这个权力。根据公安部的有关规定,执行管制的具体机关应当是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及相当于县级的公安机关。
    21531次阅读2024.07.25
  • 羁押期限和审理期限的区别除了定义之外,在期限的分类依据和计算上也存在不同,若需要延长,前者需要向高一级检察院提出,后者则需由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
    6968次阅读2024.07.21
  • 所谓管制,指的是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进行关押或监禁,但是限制其一定自由并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1、 只限制自由而不剥夺人身自由。2、 被判决管制的犯罪分子要接受公安机关管束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并依法实行社区矫正。3、 管制的判决归人民法院,管制的执行归公安机关。
    49130次阅读2024.07.19
遇到强制措施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
更多

律师权威解答

强制措施精选解答

热门强制措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