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法律百科 >诉讼仲裁百科>判决执行百科 > 拘役
拘役

拘役

拘役,是剥夺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在中国刑罚体系中,拘役是一种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主刑。下面由律图为您介绍拘役的对象、拘役的期限等知识。

2023.09.13 4606285人阅读
1

拘役是什么意思

拘役是指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的,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

被判处拘役的罪犯,一般是指所犯罪行较轻,但具有一定的人身危险性。如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罪,犯罪人只是对他人采取非法剥夺自由的手段,将其锁、捆在某一地点,其犯罪行为较轻,但这种行为就犯罪人本身而言,有可能随时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生命安全,对于这类犯罪,可给予拘役的刑事处罚。

查看全文 >>
2

拘役的对象

1.拘役一般只适用于犯罪性质比较轻微的犯罪。

2.拘役多适用于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

3.在中国刑法分则中,设置拘役刑的条文绝大多数是把拘役作为最低法定刑规定的。拘役既可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也可以适用于本应判处短期徒刑,但具有从轻情节的犯罪。

查看全文 >>
3

拘役如何执行

《刑法》第43条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的《看守所留所执行刑罚罪犯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前,剩余刑期在1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刑罚。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看守所执行刑罚。”

……

查看全文 >>
4

拘役的期限

拘役是一种刑事处罚手段,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之一,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

根据刑法第42条和第69条的有关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1年。

查看全文 >>
5

拘役会坐牢吗

拘役是一种短期自由刑。拘役的刑期最短不少于1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所以,拘役是中国对罪犯予以关押、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三种自由刑中最轻的一种。拘役就是通俗的坐牢,拘役是一种刑罚方法,是刑事犯罪后给予的刑事处罚。

查看全文 >>
6

拘役可以缓刑吗

?《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因此,如果是判处拘役的,是可以缓刑的。

7

拘役会有案底吗

拘役,是剥夺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是主刑之一,被判处拘役的,会有案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拘役的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拘役相关百科

  • 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国为了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合法行政,因此专门设立了行政监督机关来监督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那么大家知道行政监督的主体是谁…

    2023.09.22 262776人阅读
  • 行政裁决

    行政裁决

    有些情况下,公民与国家机关之间产生纠纷时,就需要上级机关来对该问题进行裁决,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行政裁决,那么大家对行政裁决了解多少呢?…

    2023.09.22 35714人阅读
  •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物权,一般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其中所有权是大家最为熟悉的,那么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有哪些,以及最新物权…

    2023.09.22 49039人阅读

拘役相关咨询

非法拘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指的是什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非法拘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指的是: 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2、犯罪主体包括无权行使拘禁权的人和有权行使拘禁权的人; 3、在犯罪主观方面的表现是故意; 4、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行为人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非法拘禁罪由哪些构成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自由权,所谓身体自由权,是指以身体的动静举止不受非法干预为内容的人格权,亦即在法律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自己身体行动的自由权利,公民的身体自由,是公民正常工作、生产、生活和学习的保证,失去身体自由,就失去了从事一切正常活动的可能。我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因此,非法拘禁是一种严重剥夺公民身体自由的行为。 本 (二)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行为。 非法剥夺人身自由是一种持续行为,即该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使他人在一定时间内失去身体自由,不具有间断性。时间持续的长短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只影响量刑。但时间过短、瞬间性的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则难以认定成立本罪。 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有犯罪事实和重大嫌疑的人采取拘留、逮捕等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行为,不成立本罪。但发现不应拘捕时,借故不予释放,继续羁押的,则应认为是非法剥夺人身自由。对于正在实行犯罪或犯罪后及时被发觉的、通缉在案的、越狱逃跑的、正在被追捕的人,群众依法扭送至司法机关的,是一种权利,而不是非法剥夺人身自由。依法收容精神病患者的,也不是非法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公民。从实际发生的案件来看,多为掌握一定职权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基层农村干部。另外,这类案件往往涉及的人员较多。有的是经干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的;有的是经上级领导同意或默许的;有的是直接策划、指挥者,有的是动手捆绑、奉命看守者。因此,处理时要注意,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只是其中的直接责任者和出于陷害、报复和其他卑鄙动机的人员。对其他人员应实行区别对待,一般不追究刑事责任。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以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为目的。聚众,一般是指聚集二人以上。公共场所、当众,参见本相对第236条第三款第三项的解释。 过失不构成本罪。非法拘禁他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因法制观点差,把非法拘禁视为合法行为;有的出于泄愤报复,打击迫害;有的是不调查研究,主观武断、逼取口供;有的是闹特权、耍威风;有的是滥用职权、以势压人;也有的是居心不良,另有所图。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只要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目的,故意实施了非法拘禁他人,即构成本罪,如果非法剥夺他人身自由是为了其他犯罪目的,其他犯罪比非法拘禁罪处罚更重的,应以其他罪论处。

如何构成非法拘禁罪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自由权,所谓身体自由权,是指以身体的动静举止不受非法干预为内容的人格权,亦即在法律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自己身体行动的自由权利,公民的身体自由,是公民正常工作、生产、生活和学习的保证,失去身体自由,就失去了从事一切正常活动的可能。 (二)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公民。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以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为目的。聚众,一般是指聚集二人以上。

在刑诉里面拘传以前是不是都需先传唤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1、不是,在刑事诉讼中,传唤不是拘传的前置程序。 2、传唤等同于通知、不具有强制性质;而拘传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3、传唤由侦查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实施;拘传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都可以实施。

刑事拘留取保委托律师辩护怎么收费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1) 一审阶段: ① 侦查阶段(含检察院自侦):6000-18000元人民币; ② 审查起诉阶段: 6000-30000元人民币; ③ 审判阶段:8000-50000元人民币; ④ 代理刑事自诉、附带民事诉讼6000-60000之间协商收费(案件复杂程度、民事诉讼标的等)。 ⑤ 涉及国家安全罪、涉黑涉毒犯罪以及其他重大疑难案件,代理费按上述标准的2倍收取。办理案件需要异地出差的,交通费、住宿费、长途电话费等由委托方承担,该等费用可以实报实销,也可以协商一固定数额包干使用。 (2) 二审阶段: ① 未代理一审只代理二审的案件,代理费按一审标准收费,其他办案费用不变; ② 曾代理一审的案件,代理费按一审收费的二分之一收费,其他办案费用不变; ③ 代理二审后发回重审的案件,代理费按二审收费的二分之一收费,其他办案费用不变。 (3) 再审(申诉)阶段: ① 未曾代理一、二审而单独代理再审(申诉)的案件,代理费按一审标准收费,其他办案费用不变。 ② 曾代理一审或二审的案件,代理费按一审或二审收费的二分之一收费。其他办案费用不变。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5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想获取更多诉讼仲裁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