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伤纠纷精选解答 > 哪些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

哪些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

时间:2024.03.01 标签: 工伤赔偿 工伤纠纷 阅读:948人
律师解析: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可以准备工伤认定申请书、诊断证明等材料,在发生伤害事件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

公司没买工伤保险,员工遭遇事故伤害后可以先确定双方的关系。如果跟公司建立的是劳务关系,比如退休后又参加工作的,那么签订的就是劳务合同,可以要求人身损害赔偿。......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商业保险赔工伤不赔偿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商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虽均属保险,但存在明显差异。商业保险由保险公司承保,非强制,遵循《保险法》;工伤保险由社保部门负责,强制实施,依据《社会保险法》,赔付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在补偿方面,可申请报销。

    浏览量:1092 2024-04-27
  • 口头变更劳动合同如何取证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面对口头合同纠纷,可通过电话录音、证人证言(包括第三方和单位班组长)、书面证据(如邮件、传真、工资单等)、视频资料以及事实劳动合同中的凭证来收集证据。这些多元化的证据对于证明口头协议和解决劳务纠纷至关重要。在法律诉讼中,全面呈现这些证据将极大增强案件支持。

    浏览量:823 2024-04-27
  • 什么情况下公司停薪留职合法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当职工在工作期间因工伤导致身体遭受损害或患上职业病时,他们有权享有暂时停止工作接受专门的工伤医疗服务的权利。在此期间,他们原有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应保持不变,并将由所在的用人单位按照每月固定的金额进行支付。此外,停工留薪期的期限通常不超过12个月。然而,如果伤势较为严重或是情况特殊,经过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确认后,可以适当延长这一期限,但是最长也不能超过12个月。

    浏览量:974 2024-04-27
芮军律师

安徽清流律师事务所

芮军,安徽清流律师事务所律师。擅长工伤赔偿,交通事故赔偿,人身损害损害赔偿,债权债务以及合同纠纷, 建设工程纠纷等领域,有丰富的办案经验。

咨询该律师
  • 工伤病假能请多久

    1069人阅读

    员工因工伤申请的病假期,通常被认定为停工留薪期,期限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如伤势严重或情况特殊,需延长休假,延长期限亦不得超过12个月。这意味着,员工因工伤导致的病假期总时长最多可达24个月。这是根据工伤期间休假的相关详细规定所确定的。

  • 打工伤官司一般谁会赢

    1115人阅读

    打工伤官司,胜诉的关键在于证据。 受伤员工若能提供充足的证据,如工伤认定、伤残鉴定和未购买社保等,通常较有可能胜诉。 员工应先申请工伤认定,单位不配合可自行申请,但时限仅一年。 病情稳定后,若可能留下永久伤害,可要求伤残鉴定。 构成伤残等级则享受相应保险待遇。 单位未购社保,员工可主张权利。 拒付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可起诉。 善用法律武器,问题可高效解决。

  • 工伤决定书下来了,下一步怎样走

    1411人阅读

    收到工伤认定书后,通常需等待约六十日以获得最终结果。 如有异议,可在半月内申请重新鉴定,但需提供新证据。 若认定机构操作合规且申请者无新证据,则可能不被受理。 请按流程操作,确保权益。

  • 工伤没解决完辞职吗怎么办

    1057人阅读

    当工伤职工主动提出离岗时,建议用人单位先给予适当经济赔偿。劳动者决定离职后,企业应协助完成离职手续并封存其社保账户。若工伤导致部分劳动力永久丧失,影响工伤保险权益和福利,社会保障部门不再处理,费用应由用人单位全额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