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其他侵权精选解答 > 东莞东城看守所怎么探望

东莞东城看守所怎么探望

时间:2024.05.05 标签: 损害赔偿 其他侵权 阅读:1447人
律师解析:
在申请探访监狱中的亲人时,应准备并携带以下三类证件资料:
首先,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如居民身份证、正式或临时的身份证件、个人户口本、户籍证明以及军人证、士兵证等。
其次,由当地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或者村委会开具的相关证明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目前的实际操作中,对于第二类证明材料的需求已经逐渐减少。
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进行探访,通常情况下,仅限于罪犯的近亲家属及法定监护人才享有探监权利。
此外,探监时间也受到严格限制,仅限于特定的日期。
您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电话号码来了解具体的探视时间安排,并与罪犯的直系亲属共同前往。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看守所内的未决犯是禁止任何形式的探监活动的,除了律师会面之外,他们不得与其他人员接触。
法律依据:
《监狱法》第二十条罪犯收监后,监狱应当通知罪犯家属。通知书应当自收监之日起五日内发出。
《监狱法》第四十七条罪犯在服刑期间可以与他人通信,但是来往信件应当经过监狱检查。监狱发现有碍罪犯改造内容的信件,可以扣留。罪犯写给监狱的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件,不受检查。
《监狱法》第四十八条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不能。家庭纠纷通常不被视为提前退伍的合法理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相关规定,士兵提前退伍通常需要符合特定的条件,如:身体原因:士兵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服役,经军队......

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预备役人员和民兵民工、其他因公伤残人员)的残疾抚恤金、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红军失散人......

不能。家庭纠纷通常不被视为提前退伍的合法理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相关规定,士兵提前退伍通常需要符合特定的条件,如:身体原因:士兵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服役,经军队......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论侵占罪中遗忘物的认定条件是什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侵占罪中对遗忘物的判定通常需遵循以下几个特定标准:首先,被主张为遗忘物的物品必须属于处于他人无法有效掌控下的范畴;其次,行为主体须明确认识到自己所占有的物品来源于他人的遗弃;再者,行为主体有违法律规定,将此遗弃之物据为己有;以及,其拒绝将遗忘物归还所有权人或者以其他方式退回。关键在于,对于遗忘物的认定,不仅要考虑到财物的实际失控状况,同时也要注重行为主体的主观层面的意图。

    浏览量:927 2024-06-02
  • 侵占罪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是怎样的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依据《民法典》第235、238条,侵占罪民事责任包括恢复原状、损害赔偿等。权利所有者可要求非法占有人返还财产,如侵占造成损害,可要求赔偿或承担其他民事责任,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具体责任视情节而定。

    浏览量:841 2024-06-01
  • 父亲盗窃罪可以上警官学校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若父辈有犯罪行为,后代参军、考公务员将受影响。受刑事制裁者及其直系子女、祖父母、配偶将无法通过军队、公务员、军校、警校、银行、国企等政治考核,导致无法获得相应岗位或职务。

    浏览量:1405 2024-05-31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律图

  • 侵权行为主要涉及哪三种

    1226人阅读

    侵权行为可根据所侵犯的权益性质分为五大类:一是对财产权的侵害;二是对人身的直接或间接伤害;三是对人格利益的损害;四是侵犯知识产权;五是对身份权的侵犯。这些行为均属于侵权行为,根据不同情况,侵权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不知情被录音是否侵权

    1954人阅读

    未经许可的录音可能违反法律,但仅当侵犯他人隐私并损害其利益时,才构成对隐私权的侵害。若录音内容未公开,一般不构成侵权。只要录音过程未侵犯隐私,即使未经同意,也具合法性和有效性。

  • 用人单位登报除名合法吗

    1172人阅读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遵守法律,履行送达手续。若未遵循程序,如未通知员工,则视为违法,需支付经济赔偿金。用人单位可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邮寄信件等方式传达解除信息。直接在报纸公告不符合法定程序,也属非法行为。

  • 离家出走去同学家过夜算被囚禁吗

    1842人阅读

    若得到双亲许可,则不违法;反之,擅自前往同学家过夜则构成违法。未成年人在未满18岁前,行为决策需经父母同意,尤其在离家过夜等事项上,家长更应慎重考虑,以免孩子触碰法律底线。在成长的道路上,青少年应遵守法律,尊重父母意见,共同营造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