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行政赔偿精选解答 > 国家赔偿之诉属于行政诉讼的范畴吗

国家赔偿之诉属于行政诉讼的范畴吗

时间:2024.05.19 标签: 行政类 行政赔偿 阅读:921人
律师解析:
受害者有权向国家寻求赔偿乃是行政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属于行政诉讼领域中的一种独特类型。此制度所关注的焦点在于当个人权益遭受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侵犯之时,如何进行有效补偿的那一环节。构建国家赔偿制度的基本要素主要涵盖了四大方面:
首先,必须有侵权行为人的实际存在;
其次,侵权行为必须已经实际发生;
再次,损害结果亦需随之产生;
最后,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还须具备明确且直接的因果关联性。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二)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四)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五)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若由于行政机关无意间进行的错误监控居住行为,对您个人造成了损害,对此情况,作为受害方,是享有向行政机关提出赔偿申请的权利的。尽管有时可能会出现行政机关拒绝履行赔偿义务的状......

行政拆迁律师收费因案情、标的、时长而异,拆迁赔付常按案件或标的收费。行政诉讼案件按审判阶段收费,每件3000-10000元可调。无财产争议案件协商收费6000-10万,非......

在侵权纠纷中,法律明确规定行政主体可对违法行为导致的损害进行强制赔偿。补偿争议则源于财产受损时的经济损失,需公正客观补偿被损害方。权属争端则涉及财产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争议,......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哪些人有资格要求行政赔偿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任何受到行政行为损害的公民、法人及其合法权益持有人,包括因公亡者亲属、法人消失后的法定接班人,均有权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赔偿。继承人、抚养义务人和授权行使权益的个人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主张赔偿。

    浏览量:1164 2024-06-09
  • 征地补偿费是否有时效性限制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征地补偿费的司法救济期限为知悉行政行为后6个月,法人提起诉讼需在6个月内申请。特殊情况按相关法规。不动产权益诉讼,20年内不得起诉;其他类型案件,5年后方可。遇复杂情况,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法律指导。

    浏览量:1260 2024-06-08
  • 刑事拘留不退赔怎么办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一条,公民遭拘留后应得国家赔偿而机关未依法履行,可申请上诉机关赔偿。若遭拒或赔偿不足,可向法院起诉要求履行赔偿责任。同时,可向检察院申诉监督上诉机关赔偿义务履行情况。

    浏览量:1226 2024-06-03
  • 政府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1676人阅读

    二审开庭程序包括立案和法庭审理阶段,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开庭信息,公开审理案件还需发布公告。准备就绪后移交审判庭审理。当事人可履行裁判义务或提交执行请求,上诉后可向二审法院递交书面申诉材料申请再审。

  • 行政赔偿不执行多少天后可以起诉

    1734人阅读

    彩礼与嫁妆不一定是女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如果它们是在婚后获得,且夫妻双方未事先约定婚后财产各自所有,那么这些彩礼和嫁妆应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双方都有权要求分割这些财产。

  • 行政官司打赢了,赔偿不支持怎么办

    1328人阅读

    行政诉讼胜诉但未获赔偿时,可尝试磋商解决方案,通过友好协商和互相体恤需求达成妥善协议。若磋商无果,可选择调解方式,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明确责任。若仍无法解决,可通过法律诉讼途径,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审查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

  • 行政赔偿起诉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1640人阅读

    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对于提起诉讼时限方面的明确规定,针对涉及到行政赔偿请求的案件,如果行政机关在收到相关申请后的两个月时间内未对其应尽之法定职责进行处理,则相关方当事人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在知晓或应该知晓有关行政行为作出之日开始算起,诉讼时限也不得超过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