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上海合同诈骗罪50万判刑几年

上海合同诈骗罪50万判刑几年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4 · 1367人看过
导读:利用合同诈骗50万元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利用合同诈骗获得的五十万元财产有被没收的可能,若是依旧不知道上海合同诈骗罪50万判刑几年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上海合同诈骗罪50万判刑几年

一、上海合同诈骗罪50万判刑几年

1、利用合同诈骗50万元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2、表见代理与合同诈骗罪不能同时追究

表见代理与合同诈骗罪的成立是矛盾对立的双方,二者不能兼容,同一个第三方当事人,不可能即成为合法有效的合同当事人,又成为合同诈骗行为的受害人。

二、合同诈骗的履行能力有无如何界定?

1、合同一方有没有履行能力,主要看当事人履行合同的客观条件有没有发生变更,如经营的情况、是否丧失信用等。

可能会导致合同当事人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况如下:

(1)财产显形减少。包括经营状况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2)丧失商业信誉;

(3)提供劳务或完成工作的合同中,债务人丧失劳动能力;

(4)给付特定物的债务中,该特定物丧失;

(5)其他情形。

2、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可分为完全履约能力、部分履约能力和无履约能力三种情形,应分别不同情况加以认定:

(1)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只履行一部分,如果其不完全履行的目的旨在毁约或避免自身损失或由不可避免之客观原因造成,应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如果其部分履行意在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

(2)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

(3)有部分履约能力,同时亦有积极的履约行为,即使最后合同未能完全履行或完全未履行,一般应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但是,如果行为人的履约行为本意不在承担合同义务而在于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合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

(4)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但事后经过各种努力具备了履约能力,并且有积极的履约行为,则无论合同最后是否得以完全履行,均只构成民事欺诈;

(5)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之后仍无此种能力而依然蒙蔽对方,占有对方财物的,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

(6)有部分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

三、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为同时满足了合同诈骗罪的主观、主体、客观、客体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即既侵犯了合同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市场秩序。合同亦称契约,是指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合同是商品交换关系化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法律制度则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商品经济关系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一般规则,为商品交换提供了基本的行为模式。因此,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合同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保证。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对于以签订合同的方法骗取财物的行为,认定行为人是否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关键在于查清行为人在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者担保,故意制造假象使与之签订合同的人产生错觉,“自愿”地与行骗人签订合同,从而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这是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犯罪在客观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依《刑法》第23l条之规定,单位亦能成为本罪主体。本罪是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主体是合同的当事人一方。

4、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的,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行为人主观上没有上述诈骗故意,只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所欠债务无法偿还的,不能以本罪论处。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既包括行为人意图本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也包括意图为单位或第三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

利用合同诈骗他人五十万元财产的公民,通常情形下会被认定为犯了犯了合同诈骗罪。罪名如果已经成立,即使不被判刑也会留下案底。以上就是关于上海合同诈骗罪50万判刑几年的相关介绍。本篇文章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如果还存在疑问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与专业律师进行沟通。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对实施诈骗、侵犯公私财务的违法行为,司法机关将依法严惩。小额犯罪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大额犯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及罚金;数额特别巨大者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勿以身试法。
    2024-05-24 985次阅读
  • 2023.05.31 1798次阅读
  • 诈骗50万元构成“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2024-02-25 1209次阅读
  • 2023.03.12 2490次阅读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信息网络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但在现实生生活中,有些不法分子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行为,实施犯罪行为就要追究刑事责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量刑标准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4-02-25 1192次阅读
  • 2023.03.02 2046次阅读
  • 欠银行钱如果属于恶意透支信用卡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的,判五年以上十年以下。对于恶意透支信用卡五万元以上的,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可以立案调查并追究其刑事责任。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于刑事责任。
    2024-03-01 1422次阅读
  • 2023.03.13 6355次阅读
  • 骗50万,可以构成诈骗罪,一般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诈骗五十万的,属于诈骗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应适用诈骗罪中对于数额特别巨大所规定的刑罚。如果行为人有积极退赃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2024-02-26 862次阅读
  • 2023.03.06 51070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