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当事人被诈骗多少钱才能成立

当事人被诈骗多少钱才能成立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4 · 1824人看过
导读:犯罪嫌疑人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公安部门就可以立案。犯罪嫌疑人诈骗公私财物的,量刑为三年以下、拘役或管制,同时或者单独判处罚金的处罚;如果犯罪嫌疑人诈骗金额巨大或者犯罪情节严重的,量刑为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同时判处罚金。若对被诈骗多少钱才能成立有不解的地方,参考下文内容。
当事人被诈骗多少钱才能成立

一、当事人被诈骗多少钱才能成立?

行为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对于犯诈骗罪的行为人,一般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被诈骗后向法院起诉的流程有哪些?

诈骗罪是公诉案件,不能直接去法院起诉,诈骗案件处理的流程主要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侦查阶段

1、拘留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刑事拘留。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

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

2、逮捕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二)审查起诉阶段

1、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2、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三)审判阶段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另外,除涉及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

三、被诈骗后立案需要什么材料?

需要提供证据;对方虚构事实和受骗付款的证据,以及向对方索要对方不给或失去联系的证据。

诈骗罪立案需要的证据有:

1、物证,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指纹、脚印、犯罪行为侵犯的对象、犯罪行为产生的物品等;

2、书证,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表或符号等;

3、证人证言,如指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以笔录加以固定或办案人员同意由证人亲笔书写的书面证词。

所以通过文章的论述,嫌疑人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公安部门就可以立案。犯罪嫌疑人诈骗公私财物的,量刑为三年以下、拘役或管制,同时或者单独判处罚金的处罚;如果犯罪嫌疑人诈骗金额巨大或者犯罪情节严重的,量刑为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同时判处罚金,以上为被诈骗多少钱才能成立的说法。如果您对于这方面还有疑问想要了解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专业律师了解。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478次阅读
  • 1.刑法诈骗金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可以立案,因为数额较大是诈骗罪最低的立案标准,2.同时,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3.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2024-02-23 1462次阅读
  • 2023.03.12 5762次阅读
  • 342次阅读
  • 诈骗罪的认定,依照法律规定的诈骗罪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024-03-03 836次阅读
  • 2023.03.09 7161次阅读
  • 332次阅读
  • 判断诈骗罪是否成立,依据构成要件,具体分为以下四点: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是一般主体;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024-02-21 1356次阅读
  • 2023.03.04 1421次阅读
  • 45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