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诉讼 > 哪些人可以作为证人,证人应该如何作证?

哪些人可以作为证人,证人应该如何作证?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与张春雷律师联合整理 · 2023.03.07 · 171356人看过
导读:根据刑事诉讼法,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1、按通知的要求出庭的义务。2、如实作证并回答质询的义务,如实作证包括两方面内容:1、证人必须如实提供证言。2、不得隐匿事实。3、有保守国家机密的义务。

哪些人可以作为证人,证人应该如何作证?

刑事诉讼中要求,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是有作证的义务的。而此时作证的人,我们一般称之为证人,其所作的证供为证言。实践中,证人的范围有所限制,那哪些人可以作为证人?律图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马上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一、哪些人可以作为证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一)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并且这种缺陷或者年幼要达到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程度时,才能排除其证人资格,而是否达到了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程度,不能以个人主观判断,必须由专门人员的鉴定来确认。

证人必须有作证能力,对于证人的作证能力应当采取推定法,即推定每一个人都有作证能力,如果要否定一个人的作证能力,必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或者鉴定。

(二)证人只能是自然人,单位或者组织出具的证明材料,只能以书证的形式出现,而不能以证人证言的形式出现。

(三)证人证言必须坚持个别化原则,即一人一证,利用座谈会形式形成的材料不能作为证人证言使用。

(四)证人的身份是由于他(们)对案件情况的感知在客观上与案件之问形成了相应的证明关系所决定的,因此证人具有不可替代性,证人不能由办案人员随意指定或更换。

证人必须亲口陈述或亲笔书写证言,除办案人员制作笔录以外一般不能委托他人代理

这种不可替代性同时决定了证人作证的优先,即当诉讼中的证人身份形成以后,他(们)将不可以在诉讼中担任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及鉴定人、翻译人员等。

(五)证人是指除了当事人以外的了解案件情况并向公安司法机关陈述的人,因此“所有知道案情的人都是证人”的说法是错误的。

(六)见证人,是指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办案人员要求对诉讼中的某些法律行为进行见证的人。

例如,对勘验、搜查、扣押物证、书证的诉讼程序行为是否合法所进行的见证,由于这些证明行为不是针对案件事实而作,所以,见证人不是证人。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二、证人应该如何作证

(一)关于权利,证人应当享有以下的权利:

1、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提供证词的权利,证人如不通晓当地的语言文字,有权要求法庭为其提供翻译人员。

2、有要求宣读、查询、补充、更正自己证言笔录的权利。

3、有获得经济补偿或报酬的权利。

4、有请求人民法院保障其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权利。

5、享有特殊情况下的拒绝作证权,又称拒绝证言权或证言特免权,即当证人有义务向法庭作证时,法律赋予证人中的一些人因特殊情况下的情形而享有法律免除其承担作证义务的一种特殊的权利。

(二)证人应负的义务:

1、按通知的要求出庭的义务。

2、如实作证并回答质询的义务,如实作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证人必须如实提供证言,其二是不得隐匿事实。

3、有保守国家机密的义务。

在刑事案件中,除了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外,最为常见的就是证人了。作证人也是有要求的,证人作证同样有要求。关于“哪些人可以作为证人”这个问题,律图小编已经为大家做出了介绍,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律图律师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徐州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刑事诉讼相关

  • 2022.06.23 443次阅读
  • 对于出庭作证的证人有下述几个方面的要求:1、证人出庭作证时,应当出示表明其身份的证件。2、证人出庭作证,法院应审查证人的作证能力,必要时可以依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交由有关部门鉴定。3、出庭作证的证人不得旁听案件的审理。4、法庭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但组织证人对质的除外。
    2023.03.17 1432次阅读
  • 1、申请法院进行证据保全。对证人的证言可以申请证据保全。对于证据保全的申请法院一般是用裁定支持或驳回,法院有权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被保全人对该裁定也有权异议,但该异议不影响裁定的执行。2、申请公证证明对于公证行为。
    2022.11.01 17085次阅读
  • 2022.07.01 330次阅读
  • 监护人必须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并依法律规定产生。监护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都应设置监护人。
    2019.09.28 1403次阅读
  • 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或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可并处拘留15天的处罚。
    2022.11.22 4445次阅读
  • 2022.06.30 409次阅读
  • 一、债权人注意事项:1、明确借款人是谁,写好借条。2、要问明对方的借款用途,明确借多少和借多长时间。二、债务人注意事项:1、贷款人首先要注意的是就借贷的金额、利息、期限、责任等内容签订书面借据或协议,必要时,还可以办理公证。2、在民间借贷中,对利息的约定一定要符合法律规定,并且要约定明确。
    2021.03.18 811次阅读
  • 1、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即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且精神正常的成年人。2、年满三十五周岁。3、无子女。4、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5、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6、收养人有配偶的,须征得配偶的同意;而且必须由夫妻共同收养。7、有正当的收养目的,不违背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及国家计划生育的规定。8、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2022.03.28 1160次阅读
  • 2022.10.16 393次阅读
  • 证人的诉讼地位独立于被告人、被害人、自诉人、鉴定人,与其他诉讼主体相比,证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证人必须了解案件情况。知道案件情况是证人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成为证人的必备条件。(二)证人作证的义务性。出庭作证是证人的义务,对于证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证言,除非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得以拒绝。
    2021.01.06 1273次阅读
  • 国家赔偿复议不作为的话应该向上一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上级机关应该责令改正,或者由监察部门给予不作为的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同时,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如果对国家复议申请有不作为的表现,申请人也可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不作为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的。
    2022.03.28 1391次阅读
  • 2022.09.24 456次阅读
  • 被害人是不能作为证人的,证人必须是与案件无利害关系并且知悉案情的人,被害人在案件中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所谓证人是指知道案件事实情况并向司法行政机关提供证言的人。在我国,除因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而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以外,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2023.03.17 1044次阅读
  • 1、法人信息资料:身份证号、姓名、国籍、性别的信息。2、填写申请用途。3、撰写法人证明文件。4、在撰写的法人证明文件上,盖上公司印章。
    2022.11.07 21679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诉讼最新文章

  • 刑事案件一般向犯罪地的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如果被告地人民法院更为合适的,由被告地法院管辖。检察院在提出诉讼请求之前,需要先确定具体哪个法院有管辖权。如果依旧不知道刑事诉讼在哪里起诉,可以继续查看此文。
    1286次阅读2023.03.21
  • 公诉案件若被受理,在受理后的两个月内人民法院就会进行宣判,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迟宣判时间,也不会超过三个月,所以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后多久开庭这个问题,时间最多不会超过三个月的。
    1336次阅读2023.03.21
  •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检察院发现批捕错误怎么样救济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373次阅读2023.03.21
  •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敲诈勒索罪的刑事管辖怎么样确定?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544次阅读2023.03.20
  •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怎么样对犯罪追诉时效期限计算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025次阅读2023.03.20

刑事诉讼专题解读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