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伤认定精选解答 > 劳务合同能做工伤认定吗

劳务合同能做工伤认定吗

时间:2024.02.27 标签: 工伤赔偿 工伤认定 阅读:1160人
律师解析:
劳务合同不能做工伤认定。在其他人打工的过程中,并不全部都是劳动合同关系,也有的是属于劳务关系,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劳务关系并不受劳动法保护。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劳务关系中受伤不能叫做工伤,只能叫人身损害,可以要求侵权方进行人身损害赔偿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律师解答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时效过期,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申请;存在不可抗力等正当原因的,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工伤认定中单位的举证期限有何规定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国家社保机构应在60个工作日内对工伤认定申请作出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及雇主。若雇主反对认定,需承担举证责任,提供相应证据于指定期限内支持其观点。

    浏览量:890 2024-06-21
  • 工伤认定流程究竟是怎样的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工伤认定中,需准备齐全申请表及必要证件,提交当地劳动保障部门;部门审核资料,通过则发受理通知;随后进行审查调查,作出认定决策;将结果通知员工及雇主,遵循《工伤保险条例》关于30日内申请的规定,特殊情况可延长期限。

    浏览量:923 2024-06-21
  • 工伤的定义及认定标准是什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国家工伤认定严格:因公出差期间任务相关人身损害、工作场所内上下班过程中的事故伤害,以及工作时间内或加班期间因职责受害,皆算工伤。反之,非以上情况不属工伤范围。

    浏览量:1288 2024-06-21
韦柳雪律师

广西同权律师事务所

韦柳雪律师从2001年从事法律服务工作至今,法律功底扎实、并且具有丰富的实际办案经验,为人正直、踏实,办事严谨细致,遵循客户至上的原则,以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为宗旨,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曾成功代理过多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离婚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案件。擅长办理家庭婚姻纠纷、债权债务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索赔、刑事辩护。

咨询该律师
  • 个人申请工伤认定需要哪些材料

    1607人阅读

    申请工伤认定需准备:工伤认定申请书、劳动关系证明文件、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申请书应详述事故时间、地点、原因及伤情。材料不全时,社保行政部门将书面通知补充。补充完整后,将正式受理。

  • 工伤认定一年是否适用诉讼时效

    1803人阅读

    该措施实践适用性强。职工受伤后,应在一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人社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符合条件者可适当延长。申请时,应扣除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延误。因此,一年的时效非固定,具有灵活性。

  • 交通事故私了影响报工伤吗

    1577人阅读

    交通事故引发的人身伤害,即便达成赔偿协议,当事人仍可申领工伤保险。若工伤与交通事故同时发生且相互关联,受害方可享工伤赔偿金,并向交通事故责任方索赔,获得双重补偿。民事赔偿不影响工伤认定及待遇享受。

  • 工作中受伤算工伤吗

    1641人阅读

    在职场中,因工作导致的意外伤害通常被认定为工伤。工伤涵盖了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区域内,因直接或间接工作原因造成的事故伤害。 此外,还包括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预备和收尾工作,以及在执行任务时遭受的意外暴力侵害等情形。这些都被明确纳入工伤范畴,旨在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劳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