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物业纠纷精选解答 > 小区内的停车位归开发商还是归业主

小区内的停车位归开发商还是归业主

时间:2024.02.25 标签: 房产纠纷 物业纠纷 阅读:1189人
律师解析:
小区内的停车位归开发商还是归业主所有,需要具体要看停车位的位置和性质,车位产权的划分具体有以下情形:
1、敞开式地上车位。
敞开式地上车位产权属于全体业主,归业主共同且免费使用。
这类车位主要是指通过在地面的地上划出车位而规范停车形成的车位。业主购买房屋,便拥有了社区的土地使用权,也就是说社区的土地的使用权归全体业主所有。所以在权属属于业主的土地上规划的车位,开发商或者物业无权处置。
2、小区建筑区划内规划建设的车位。
建立在小区建筑区规划建设车位的地方的车位,产权是归开发商所有的。
因为在规划之初,该地块就被规划设计为车位,没有计入业主的购房面积之中,所以在交易前属于开发商所有。但是这种车位,业主可以在入住后,通过购买手段获得,并拥有个人产权。
3、未计入公摊面积的地下车位。
地下车位所占用的面积如果没有被计入业主的公摊面积之中,那么这部分车位的产权就属于开发商所有。
开发商可以出售、出租车位,但只能给本小区的业主使用。但是,这种产权确立的前提是,要在购房合同中体现,进行说明,即该部分不计入公摊,此时,产权才能归开发商所有。如果不做说明,则自动归属全体业主。
4、计入公摊面积的地下车位。
算入公摊面积的地下车位,开发商无权出售,车位产权属于全体业主所有。
这类车位就像小区的其他公共配套一样,供全体业主使用。只是,作为停车使用,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由业主委员会委托给物业公司管理、出租给业主使用,所获费用扣除管理成本后划入小区维修基金。该部分费用不能私自用作他途,只能用于小区公共设施的维护。
5、人防工程车位。
人防车位是开发商根据《人民防空法》规定,建设地下人防工程,然后将之改造作停车使用的车位,该类车位产权属于国家,无法出售但可以出租。
人防车位的使用权由城市的人防办公室授权给建筑物的建设机构,建设机构可将人防车位的使用权转让给相关个人和机构。转让期限不得超过20年且国家战时可强制征用。
6、非人防工程地下车位。
非人防工程地下车位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地下室或者私人车库。根据房管部门的核算方法,对层高大于2.2米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计算全部建筑面积,业主购买时可以单独取得所有权。
对于层高低于2.2米的则无法办理产权。即,购买层高大于2.2米的非人防工程地下车位可以取得独立产权,购买低于2.2米的非人防工程地下车位则无法办理产权。
7、机械车位。
机械式停车位因为操作方式和具有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等优势,在现在的很多大型社区里被广泛运用。但也由于机械车位是一个移动的非独立空间,所以一般情况下无法办理产权登记,只能由开发商对外进行出租。
购买车位需要注意事项:
1、车位产权:
购买车位要先看车位是否归属于开发商所有,开发商是否拥有它的所有权。如果所购买的车位、车库不能办理产权证的话,就说明它是不能进行销售的。因为如果车位是公共设施,那么开发商是不享有所有权的,更不能将车位拿来市场上进行交易。
2、必须要取得预售许可证:
车位预售许可证就与开发商卖房要取得房产预售许可证性质是一样的,这是必须要取得的。因此,在购买时必须要审查预售许可证是否已取得,若是地下车位与地上商品房是一并申请预售的,那么就必须在预售许可证中的备注栏内将地下车位的批准预售面积给标注清楚。
3、买车位不能用公积金贷款
住房公积金可以用在职工购买、建造、装修自住房等上,但是任何单位与个人是不能将其挪作他用的。所以,公积金贷款肯定是不能用于购买车位的。
4、具体细则要写进合同中:
在签订购房预售合同时,如果车位是随房屋一并预购的,购房者与开发商应就车位的四至范围、车位号、预售面积、预售价款等情况在预售合同的补充条款中约定清楚,最好附有平面图,并约定好出现差异的解决方式。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五条
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该土地上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
房地产转让,是指房地产权利人通过买卖、赠与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将其房地产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条件:1、入住率达到50%以上的;2、首批物业交付满2年,并且入住率超过30%的;3、首批物业交付满3年的。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成员应......

一户一表的住房在住房所在地的电业公司办理过户。需要带房产证原件、复印件,房产拥有人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更名后下次交电费时在电业公司缴纳一次电费(单子上有你的名字),带着......

物业费纠纷诉讼时效是三年,属于普通的债权债务纠纷。按照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

刘双律师
刘双律师
18381082162
咨询我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物业服务能否被视作承揽合同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物业服务合同是一种独特的合同类型,涉及物业服务公司在指定区域内为业主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保养维修、环境卫生维护、秩序管理等,业主需支付相应物业费用。该合同具有重要法律地位,不同于承揽合同。

    浏览量:995 2024-06-17
  • 小区业主不交物业费该如何处理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面对业主欠缴物业费问题,首先要分析原因,如服务不达标需改进;积极听取业主意见提升服务。若我司已尽力,业主仍拒缴,将依据合同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包括但不限于向法院提起诉讼。所有业主与物业公司均受《物业服务合同》约束,业主有按时缴费义务,物业公司有权依法追缴并可能诉诸法律。根据《物业管理条例》,逾期未缴者须补交,逾期后可依法诉讼。

    浏览量:1383 2024-06-17
  • 因房屋质量问题,能否拒交物业费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房屋建筑质量问题非物业公司所致,物业已按合约完成服务工作。业主应履行支付物业费用的义务,若违约迟延支付,物业有权催告并要求在期限内支付,否则将采取法律行动或提起仲裁。

    浏览量:1006 2024-06-15
  • 拒交物业费怎样处理

    徐炜律师

    业主拒交物业费物业公司应先行与业主进行协商并发出催告,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业主仍未缴纳的,物业公司可以作出起诉业主的决定,要求业主支付物业费并承担滞纳金、违约金等损害赔偿。

    播放量:1362 2022-06-07
  • 没有接收房子可不不交物业费吗

    徐炜律师

    没收房也是要交物业费的。业主虽然还未收房,但前期物业服务工作事实上已经展开,前期物业服务协议也已经生效,而有关业主空置房物业费收取标准一般会在前期物业服务协议中予以体现。所以即使没收房也是要交物业费。

    播放量:1314 2022-06-07
  • 可以因未收房为理由不交物业费吗

    徐炜律师

    没收房也是要交物业费的。业主虽然还未收房,但前期物业服务工作事实上已经展开,前期物业服务协议也已经生效,而有关业主空置房物业费收取标准一般会在前期物业服务协议中予以体现。所以即使没收房也是要交物业费。

    播放量:1228 2022-06-07
刘双律师

四川国柱律师事务所

刘双,专职律师,2018年担任温江区某社区法律顾问被司法局评为先进个人;2021年荣获成都市司法局成都市法律援助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担任成都市某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执业期间主持调解和代理大量的民商事法律诉讼案件及非诉案件,包括建工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股权纠纷、企业法律顾问等。刘律师为各单位提供专题法律知识培训。 刘双律师始终秉承:案件有难易之分,但绝无大小之分。对于每一-件案件,以责任心、专业水平和热情,尽全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咨询该律师
  • 物业费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1514人阅读

    民法典规定物业费用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业主未按时支付物业费用,物业公司有权要求其在合理期限内支付。若业主拒不支付,物业公司可依法提起诉讼或仲裁。若业主以未享受服务为由抗辩,法院不予支持。业主无正当理由拒缴物业费视为违约,需承担法律后果。

  • 什么情况下可以不交物业费民法典

    1799人阅读

    若住户面临以下情形,有权拒绝缴纳物业费:费用不在应缴范畴内,住户可拒付;物业服务质量极差,且公司承诺提供优质服务但未兑现,住户有权拒付;未经住户同意提供额外服务,住户可合理拒付。

  • 物业费收取不合理怎么办

    1525人阅读

    遇到物业乱收费问题,可向价格调控部门投诉,物价局会监督审批物业收费;也可向房地产行政管理机构投诉,其负责监管物业公司操作是否合规,并可处置违法行为。此外,可寻求消费者权益组织协助,其有能力协调调解此类侵害行为。

  • 物业公司不履行义务可以不交物业费吗

    1471人阅读

    若物业公司未尽职责,业主可暂停缴费。业主需按时足额支付物业费,但如与物业使用人另有约定,费用由其承担,业主仍需承担连带责任。已竣工但未售出或交付的物业,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