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互联网纠纷 > 网络金融纠纷 > 网络贷款担保人不知情

网络贷款担保人不知情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9 · 2411人看过
导读:如果担保人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冒用身份或者误导成为担保人,且没有签订任何担保合同或者没有做出任何明确的担保意思表示,那么担保可能无效。如果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若是对网络贷款担保人不知情有疑问的,参考下文。

一、网络贷款担保人不知情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和法律依据:

不知情的情况下提供担保:如果担保人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冒用身份或者误导成为担保人,且没有签订任何担保合同或者没有做出任何明确的担保意思表示,那么担保可能无效。如果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因重大误解签订担保合同:如果担保人因重大误解签订了担保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被欺诈或胁迫:如果担保人是因为被欺诈或胁迫而提供担保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担保责任:如果担保人是合法且自愿地提供了担保,那么在主债务人违约不还款的情况下,担保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相关规定,担保人应当履行担保责任,但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如果担保人发现自己不知情地成为了网络贷款的担保人,建议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收集证据:搜集所有与担保相关的文件和通信记录,包括贷款合同、担保合同、短信、电子邮件等。

咨询律师:尽快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寻求法律帮助。

报警处理:如果涉及到身份盗用或者欺诈行为,应当向公安机关报警。

与贷款机构沟通:联系贷款机构,说明情况,并尝试协商解决。

法律诉讼:如果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提起诉讼来撤销担保合同或追究相关责任。

请注意,具体情况可能会因个案的具体情节和法律适用而有所不同,因此,上述建议仅供参考,实际操作时应以专业法律意见为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三条担保人提供担保时,如果债务人与债权人串通,骗取担保人提供担保的,担保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担保。

二、个人贷款担保人条件

担保人需要的条件有:

1、与本案无牵连,即与贷款用途没有关系;

2、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3、在当地有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

4、要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

5、没有明显的违约记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一条,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

三、车贷担保人的担保期限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对网络贷款担保人不知情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网络金融纠纷相关

  • 424次阅读
  • 如果担保人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冒用身份或者误导成为担保人,且没有签订任何担保合同或者没有做出任何明确的担保意思表示,那么担保可能无效。如果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2024-02-27 1046次阅读
  • 2023.03.12 24293次阅读
  • 462次阅读
  • 当事人不知情被网络贷款的,一般由实际贷款的人负责,如果银行也存在过错,则银行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当事人在知道自己被贷款后应当立即报警,实际贷款的人如果存在伪造他人身份证等行为,会被予以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甚至会构成犯罪。
    2024-02-28 1110次阅读
  • 2023.06.26 1104次阅读
  • 469次阅读
  • 1、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网络贷款的可以立刻报警,证明自己并没有要求贷款,对冒用个人身份的人员查处,以免造成个人的损失。2、不知情被贷款,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如果盗用信息者是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可能涉嫌职务侵占罪,如果是其他自然人盗用进行贷款,该自然人涉嫌贷款诈骗罪,如果银行审查贷款资料时未尽相应的审查职责,还可能涉嫌违规发放贷款罪,因此受害者应当及时报警维护合法权益。
    2024-02-24 919次阅读
  • 2023.03.09 2360次阅读
  • 46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网络金融纠纷最新文章

遇到网络金融纠纷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

互联网纠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