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终止 > 民法典中约定不得解除合同是否有效

民法典中约定不得解除合同是否有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8 · 2178人看过
导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民法典中约定不得解除合同是否有效,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民法典中约定不得解除合同是否有效

一、民法典中约定不得解除合同是否有效

民法典规定,合同中约定不得解除合同时,该条款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除合同是合同当事人的一种法定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四百九十七条【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格式条款无效:

(一)具有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条规定的无效情形;

(二)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

(三)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

二、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该合同失去意义,应归于消灭。

在此情况下,我国合同法允许当事人通过行使解除权的方式消灭合同关系。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此即债务人拒绝履行,也称毁约,包括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

作为合同解除条件,它一是要求债务人有过错,二是拒绝行为违法(无合法理由),三是有履行能力。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此即债务人迟延履行。

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中非属特别重要时,即使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后履行,也不致使合同目的落空。

在此情况下,原则上不允许当事人立即解除合同,而应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履行催告,给予一定的履行宽限期。

债务人在该履行宽限期届满时仍未履行的,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对某些合同而言,履行期限至为重要,如债务人不按期履行,合同目的即不能实现,于此情形,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

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也应如此。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不具有法律效力。

而解除合同是合同当事人的法定权利,所以合同约定不得解除的,该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网站地图

更多#合同终止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合同终止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终止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