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人死后谁是第一继承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老人死后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明确规定,具体如下:
一、配偶
配偶作为老人合法的婚姻伴侣,享有第一顺位继承权。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相互扶持,共同生活,所以配偶在法律上有权利继承老人的遗产。
这是基于婚姻关系所赋予的合法权益,保障了配偶在老人去世后能够在经济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支持。
二、子女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婚生子女是在合法婚姻关系下出生的子女;非婚生子女虽出生时父母未形成合法婚姻关系,但同样享有继承权;养子女是通过合法收养程序成为老人家庭成员的;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是在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了实际的抚养和赡养关系的情况下,也可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三、父母
老人的生父母、养父母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也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
生父母给予了老人生命;养父母对老人尽了抚养义务;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在实际生活中对老人进行了照顾和养育。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不过,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多分。
而有扶养能力和条件却不尽扶养义务的继承人,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二、老人去世后房产该由谁继承
老人去世后,房产继承依如下规则:若老人立有遗嘱,按遗嘱继承,遗嘱优先于法定继承。若无遗嘱,则按法定继承办理。法定继承人范围包括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参与。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办理房产继承时,需所有继承人前往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明确各继承人的继承份额,之后携带公证书、房产证、继承人身份证明等材料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过户登记。若继承人之间对房产继承有争议,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判决。
三、老人去世后遗嘱未立房产咋继承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老人去世未立遗嘱,房产按法定继承处理。法定继承顺序为: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参与。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房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继承人需先到被继承人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注销户籍,办理死亡证明;然后到区或市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之后,继承人可凭公证书、房产证等相关材料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房产过户登记手续。如有多个继承人,对房产分割有争议,可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在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老人死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相关规定后,可能你会进一步思考一些延伸问题。比如,在遗产分配过程中,如果继承人之间对于份额有争议该如何解决?或者当存在多个符合条件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但遗产不足以完全按照均等份额分配时,具体会有怎样的协商机制?这些都关系到继承人的切身利益。若你对这些关于遗产继承分配的细节还有疑惑,不要错过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全面解读,消除你的顾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