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支票透支是否属于诈骗?

支票透支是否属于诈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4 · 1378人看过
导读:支票透支不一定属于诈骗,公民若是认为他人涉嫌诈骗,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报案的时候,最好是提交相关证明特定公民实施了诈骗行为的证据。对支票透支是否属于诈骗依旧不清楚的,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支票透支是否属于诈骗?

一、支票透支是否属于诈骗?

1、支票透支不一定属于诈骗

具体算不算诈骗,关键要看出票人是不是有主观故意签发空头支票,是不是有骗取财物的事实。签发空头支票,如果不是主观故意的,不以骗取财物为目的,不算是欺骗,但是出票人会受到罚款。出票人签发印鉴不符的支票,会受到行政处罚,中国人民银行会给予票面金额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持票人还可以要求出票人给予票面金额2%的补偿。

2、存在以下情形,可能会被认定为犯了票据诈骗罪

(1)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

(2)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

(3)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

(4)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

(5)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

二、招摇撞骗罪诈骗罪哪个重?

1、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后者更严重。

(1)涉嫌犯招摇撞骗罪的处罚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2)涉嫌犯诈骗罪的处罚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2、从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上分析

只有诈骗数额较大以上的公私财物的,才可构成诈骗罪;而法律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的构成并无数额较大的要求,这是因为,这种犯罪未必一定表现为诈骗财物,而有可能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首先和集中地表现为由特定的犯罪手段所决定的对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的破坏。尽管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有上述区别,但在行为人冒充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去骗取财物的情况下,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处理想象竞合犯的案件应当按照从一重罪处的原则。

三、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区别有哪些?

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区别包括侵犯的客体不同、侵犯对象不同、构成犯罪的手段不同等。

1、侵犯的客体不同

前者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对社会的正常管理活动,后者侵犯的则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侵犯对象不同

前者的对象既包括钱财等物质性利益,也包括非物质性利益、后者的对象则仅限于钱财

3、构成犯罪的手段不同

前者只能是采用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地位、职称的方法进行欺骗、后者则可以用任何方法进行诈骗

4、犯罪数额不同

前者的成立不以诈骗财物数额较大为要件、后者则必须达到规定的数额才构成犯罪

5、犯罪目的不同

前者行为人可以是追求物质性利益,也可以是追求非物质性利益、后者则仅限于非法占有物质性利益(公私财物)。

任何人的都不对实施透支支票的行为,但即使实施了此种行为,也不一定会被认定为犯了诈骗罪、票据诈骗罪等的罪名。对支票透支是否属于诈骗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458次阅读
  • 1、所谓透支支票,就是空头支票。算不算诈骗,关键要看出票人是不是有主观故意签发空头支票,是不是有骗取财物的事实。签发空头支票,如果不是主观故意的,不以骗取财物为目的,不算是欺骗,但是出票人会受到罚款。2、立案一般需要身份证明材料和基本证据材料。
    2024-02-19 1451次阅读
  • 2023.04.28 1200次阅读
  • 403次阅读
  • 电信诈骗不是一个独立的刑法罪名。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利用信用卡,一般是指使用伪造的、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方法进行诈骗活动。
    2024-02-19 944次阅读
  • 2023.03.08 1450次阅读
  • 444次阅读
  • 一般有以下两个判断标准。1、是夫妻有无共同举债的合议,和夫妻是否分享了债务所带来的利益,如果夫妻有共同举债之合议,则不论该债务所带来的利益是否为夫妻共享,该债务均应视为共同债务。2、是尽管夫妻事先或事后均没有共同举债的合议,但债务发生后,夫妻双方共同分享了债务所带来的利益,则同样应视其为共同债务。
    2024-03-04 828次阅读
  • 2023.05.01 1106次阅读
  • 32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