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构成冒名顶替罪应判多长时间?

构成冒名顶替罪应判多长时间?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1 · 1450人看过
导读: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构成冒名顶替罪应判多长时间?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构成冒名顶替罪应判多长时间?

关于构成冒名顶替罪应判多长时间?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构成冒名顶替罪应判多长时间?

刑法修正案(十一)》第三十二条明确: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1、必须存在盗用、冒用他人身份的冒名行为;

2、必须是用于获取被冒名人已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三个方面的特定资格,如果是用于取得其他领域的资格或者福利,以及在被冒名人并未取得以上三个方面资格的情形下则不构成该罪;

二、冒名顶替罪触犯了哪些刑法?

冒名顶替罪案件在刑事的交通肇事案件中时有发生,冒名顶替的有的是同车的证人,冒名顶替经常涉及到伪证罪以及包庇罪两种罪名

《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的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的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其罪行,或者帮助其湮灭罪迹、隐匿、毁灭罪证,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区分两罪的关键,一是从主体去区分,是否具有证人身份。每个刑事案件的证人是有限的,只限于在刑事诉讼活动前便了解案件情况的人,而不包括不了解案件情况,或者是在诉讼过程中通过诉讼活动才了解案件的人。二是从证明对象区分,证人故意作假证明针对的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也即对案件的处理有重大影响的情节,换言之,对于决定是否构成犯罪、犯什么罪以及量刑轻重有直接关系的情节,即犯罪情节与量刑情节,包括犯罪主体的情况,犯罪主观方面的情况,犯罪客观方面的情况及影响量刑的各种情况。

冒名顶替罪应根据冒名顶替所做的事情来决定所判年数,由以上可知,冒名顶替不一定会构成犯罪,因此不一定会被判刑。如果构成犯罪也应该根据具体的行为来判刑。冒名顶替罪涉及伪证罪和包庇罪两种罪名,两者主要从主体和证明对象两方面进行区分。

对于构成冒名顶替罪应判多长时间?的问题的答案,上述文章内容中已经作出了详细的解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需要对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了解的,这样才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对此还有其他疑问的话,可以搜索查看本网站其他相关知识,或者咨询律师了解。

网站地图

更多#刑事处罚辩护相关

  • 这个要看具体顶替的是什么,如果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可能构成冒名顶替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024-02-29 1204次阅读
  • 2023.03.05 2048次阅读
  • 冒名者有可能参与涉及伪造或变造身份证、户籍,冒名者可能涉嫌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另外,实现冒名顶替上学,仅凭冒名者一人之力无法实现,可能还会涉及到被冒名者所在学校、当地招生办、户籍管理部门、高校招生与学校管理部门等多个环节。
    2024-02-20 1026次阅读
  • 2023.03.02 2285次阅读
  • 不构成劳动关系的。冒名顶替的事实劳动关系是无效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从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和受劳动保护。
    2024-02-29 1438次阅读
  • 2023.03.05 1826次阅读
  • 冒名顶替上班可能构成诈骗罪。对诈骗罪的理解,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在很多偏远地区,这种顶替参加工作的思想仍然存在,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从事的一些行为,应该以历史的眼光进行考量,不宜片面理解认定为犯罪。
    2024-02-20 1261次阅读
  • 2023.03.05 1700次阅读
  • 冒名顶替上班可能构成诈骗罪。对诈骗罪的理解,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在很多偏远地区,这种顶替参加工作的思想仍然存在,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从事的一些行为,应该以历史的眼光进行考量,不宜片面理解认定为犯罪。
    2024-03-02 962次阅读
  • 2023.03.01 214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处罚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处罚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