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一般诈骗罪如何追回来钱?

一般诈骗罪如何追回来钱?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4 · 3647人看过
导读:受害方需要第一时间报警处理,只要符合立案的条件公安机关会立即的进行侦查,争取尽快的帮助自己找回损失,一般诈骗他人的钱财只要达到数额较大者就可以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一般诈骗罪如何追回来钱?

一、一般诈骗罪如何追回来钱

诈骗罪的被害人如果想追回钱的,应该第一时间报警,然后向公安机关提供案件的有关情况,尽量帮助公安机关追缴违法犯罪所得。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客体要件

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一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一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二)客观要件

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

2、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

3、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

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应以诈骗罪论处。但是,向自动售货机中投入类似硬币的金属片,从而取得售货机内的商品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只能成立。

4、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三)主体要件

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在不同的犯罪情节下,对诈骗罪的犯罪分子处罚不同,也就意味着犯罪分子具体的坐牢时间不同。最高的时候是无期徒刑。

被诈骗的钱财想要及时的追回一定要选择报警处理,这样才能协助警务人员尽快的侦查,拿回被诈骗的钱,所以,对于自己的利益就一定要懂得如何保护,在与他人交易中一定要保留证据,一旦发现自己的财物被骗,就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利用法律的程序来保护自己。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382次阅读
  • 网络诈骗一般追不回来吗?网络诈骗能追回几率大小,需要看案件的难易程度。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网络诈骗与一般诈骗的主要区别在于网络诈骗是利用互联网实施的诈骗行为,没有利用互联网实施的诈骗行为便不是网络诈骗。网络诈骗的受害人在被骗后,往往只知道对方银行账号或者QQ号,而账号的开户身份往往不是本人,导致公安侦查依然很困难。
    2024-02-28 814次阅读
  • 2023.03.06 2446次阅读
  • 3493次阅读
  • 贷款诈骗案件中,并非所有资金都能追回。只有在公安机关破案并追回赃款后,才能追查或要求退还非法所得。被骗者的合法财产应立即归还。若嫌疑人未被抓获或赃款已挥霍,将无法追回款项。
    2024-03-25 1206次阅读
  • 2023.06.03 1260次阅读
  • 473次阅读
  • 要想将被诈骗的钱追回来,首先可以报警,向警方提供相应财产证据以及涉嫌诈骗人员的各种信息。收集相关证据,带上聊天记录以及转账记录。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024-03-03 1484次阅读
  • 2023.03.03 77148次阅读
  • 337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