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诈骗定罪的三个要件是什么

诈骗定罪的三个要件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07 · 1545人看过
导读:本罪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而非人身权益。欺诈行为必须导致受害者产生错误认知并作出财产处理决定。被告人需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公民,主观上需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故意。拐卖妇女和儿童虽涉及欺骗,但因侵犯的是人身权益,不属于本罪范畴。
诈骗定罪的三个要件是什么

一、诈骗定罪的三个要件是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本罪所侵害的客体主要是涉及公共和私人财富所有权的权益。

其次,有一些犯罪活动,尽管亦采用一定程度的欺骗手段,甚至还追求一些非法的经济利益,然而由于它们不涉及对公共或私人财富所有者权责的侵害,或是其侵犯范围仅限于非财富所有权领域,所以此类行为并不成立诈骗罪

例如,拐卖妇女和儿童的行为,其本质上属于侵犯他人人身权益的违法行为,而非针对公私财产所有权的侵权行为,因此不能归入诈骗罪范畴。

就本罪而言,其在实践中往往通过实际的欺骗方法来获取金额较大的公私财产。

欺诈方式从形式上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虚构事实,另一个则是隐瞒真相。

而从实质上讲,它其实是让受害方陷入误解的行为。

欺诈行为的核心在于最终使得受害者产生错误的认知,继而作出行为人所期望的财产支配决策。

因此,无论是虚构过去的事实,抑或是隐瞒当前发生的事实以及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只要涉及到了以上提到的核心内容,都可以视为欺诈行为。

反观如果欺诈内容并非导致受害者做出财产处理决定的因素,那么就不能被认定为属于本罪中的欺诈行为。

通常来说,本罪的被告人应为一般公民,只要其年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即可成为此罪的主体。

而在主观方面,本罪显示出的是直接故意倾向,并且包含了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意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定罪的标准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诈骗定罪的三个要件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网站地图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468次阅读
  • 诈骗罪构成要件如下:(1)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2)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3)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024-02-25 1230次阅读
  • 2023.03.11 4367次阅读
  • 304次阅读
  • 没有五个,只有四个。认定诈骗罪的条件: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二、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三、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四、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024-02-26 1267次阅读
  • 2023.03.08 3388次阅读
  • 471次阅读
  • 认定诈骗罪的条件: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二、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三、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四、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024-03-01 1006次阅读
  • 2023.03.10 135795次阅读
  • 47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