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借款诈骗如何认定

借款诈骗如何认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2 · 8368人看过
导读:借款诈骗的认定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标准和证据判断。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用于帮助认定借款是否构成诈骗:1.主观故意:诈骗罪的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行为人在借款过程中是否采取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使借款人误信其有能力并愿意偿还借款。3.客观行为:行为人是否有实际的借款行为,以及借款后是否采取了逃避还款的措施,如转移财产、隐匿行踪等。若对借款诈骗如何认定的有疑问的,参考下文。

一、借款诈骗如何认定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用于帮助认定借款是否构成诈骗:

1.主观故意:诈骗罪的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在借款诈骗中,这意味着行为人在借款时就已经打算不归还这笔钱,而是打算将借款据为己有。

2.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行为人在借款过程中是否采取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使借款人误信其有能力并愿意偿还借款。

3.客观行为:行为人是否有实际的借款行为,以及借款后是否采取了逃避还款的措施,如转移财产、隐匿行踪等。

4.不能归还借款的原因:如果行为人因为客观原因(如经济困难)无法偿还借款,但这并不是其主观上不愿意偿还,那么可能不构成诈骗。

5.还款行为:行为人在借款到期后是否有实际的还款行为,如果只是口头承诺而没有实际行动,可能表明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6.借款用途:审查行为人借款的用途是否具有非法性,如用于赌博、吸毒、非法经营等,这些可能是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重要依据。

7.证据收集:包括借款合同、转账记录、通信记录、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据可以帮助证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和客观行为。

8.数额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具体数额标准根据司法解释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

在实际操作中,借款诈骗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证据进行判断。如果涉嫌诈骗,建议及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职务侵占如何认定

职务侵占罪的认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利用职务便利:犯罪行为必须是基于职务上的便利进行的,即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如主管、分管、经手、决定或处理以及经办一定事项等的权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必须有侵占的行为;

(2)侵占的必须是本单位的财物;

(3)数额较大。

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对此类问题存在疑问,建议您咨询法律相关专业人士,以便于更好的为您解答。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三、职务侵占如何认定

职务侵占罪的认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利用职务便利:犯罪行为必须是基于职务上的便利进行的,即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如主管、分管、经手、决定或处理以及经办一定事项等的权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必须有侵占的行为;

(2)侵占的必须是本单位的财物;

(3)数额较大。

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对此类问题存在疑问,建议您咨询法律相关专业人士,以便于更好的为您解答。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查看了上文内容如果对借款诈骗如何认定的问题仍未得到解答,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会有专业律师在线为您解答。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处罚辩护相关

  • 358次阅读
  • 借款诈骗认定的条件如下: 1、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主观上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 2、诈骗人在借款时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如虚构借款用于一种投资或营利性的活动,又如虚构自己的财务状况,使被害人误信其有归还的能力。
    2024-03-01 950次阅读
  • 2023.03.03 2627次阅读
  • 414次阅读
  • 1、借款诈骗认定方式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是刑法新增设的罪名。2、其立案标准是:根据最高检察院和公安部的规定,诈骗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
    2024-02-22 1191次阅读
  • 2023.04.06 1148次阅读
  • 1343次阅读
  • 借款诈骗的认定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标准和证据判断。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用于帮助认定借款是否构成诈骗:1.主观故意:诈骗罪的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行为人在借款过程中是否采取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使借款人误信其有能力并愿意偿还借款。3.客观行为:行为人是否有实际的借款行为,以及借款后是否采取了逃避还款的措施,如转移财产、隐匿行踪等。
    2024-03-04 1492次阅读
  • 2023.03.24 1282次阅读
  • 42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处罚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处罚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