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暴力犯罪辩护 > 一般故意杀死人如何判刑

一般故意杀死人如何判刑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3 · 2365人看过
导读: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一般故意杀死人如何判刑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一般故意杀死人如何判刑

关于一般故意杀死人如何判刑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一般故意杀死人如何判刑?

故意杀死人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

二、什么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它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结果却出乎意料的造成了死亡,即对伤害,行为人具有主观上的故意,但对死亡的结果,其主观上具有过失且只有过失。其犯罪构成的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并且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

2、主观方面,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并不希望或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只有致人伤害的故意而无致人死亡的故意。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其犯罪构成的特征是:

客观方面表现为由于行为人的作为或不作为,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2、主观方面出于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三、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区别

故意伤害致死: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实施了伤害行为而造成死亡结果,主观上只具有伤害的故意而不具有致人死亡的故意,死亡的结果是因为行为人的过失造成的。死亡的结果是故意伤害行为罪行的加重评价。

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虽然也造成了死亡的结果,且对死亡的结果也具有过失,但与故意伤害致死不同的是并无伤害的故意。因而两者的区别为是否具有伤害的故意。

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区别为是否故意进行伤害行为。两者的相同之处都是在客观上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故意伤害致死是犯罪人故意进行杀人,过失致死杀人指的是犯罪人在无意中进行伤害行为。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一般故意杀死人如何判刑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处理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好的通过法律去解决。

网站地图

更多#暴力犯罪辩护相关

  • 411次阅读
  • 1、故意杀人犯并不是一定会被判处死刑,这是由于故意杀人者,除了可能会被判处死刑之外,还有可能会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等的处罚,具体实施故意杀人者会受到怎样的处罚,需要结合实际的案情来判断。2、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客观要件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
    2024-02-21 899次阅读
  • 2023.03.04 7178次阅读
  • 316次阅读
  • 在多数国家和地区,故意杀人罪往往面临较重的法律制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故意杀人犯都会被判处死刑。量刑结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犯罪手段、动机、社会影响等。即便在死刑存在的地区,也需要经过一系列司法程序,如法庭审判、上诉等,才能最终确定是否适用死刑。
    2024-05-09 867次阅读
  • 2023.06.16 1227次阅读
  • 422次阅读
  • 故意杀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具体量刑如下:其一、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二、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2-26 1372次阅读
  • 2023.03.28 1392次阅读
  • 349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暴力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暴力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