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务侵占认定需要什么证据?
1、职务侵占认定需要的证据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物证、书证等。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法定刑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侵占本单位财物,犯罪数额达到“数额较大”起点一万元的,在四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犯罪数额每增加五千五百元,增加一个月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
3、法定刑在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侵占本单位财物,犯罪数额达到“数额巨大”起点三十万元的,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犯罪数额不满二百万元的,每增加三万元,增加一个月刑期。犯罪数额超过二百万元的,在十年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基准刑,除具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两个以上法定减轻处罚情节或者在共同犯罪中处于从属地位,并退清个人所得全部赃款的以外,宣告刑一般不得低于五年有期徒刑。
二、职务侵占罪中的职务便利怎么认定?
职务侵占罪中的职务便利,实质上是行为人基于其所具有的工作职责权限。
1、从而享有能够对本单位的财物予以占有、处分的“优势条件”。
在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利用职务便利”的时候应该适用双重标准,注意防止将其与“利用工作便利”混淆,从而不当扩大入罪标准。
2、工作便利一词可视为职务便利的上位概念,“工作”比“职务”的内涵更为丰富。
但是“职务”更加能够体现出行为人所具有的职责和权限,进而其具有的便利性更加明显和突出。对此予以明确,则为司法人员判断何为“利用职务便利”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方向。
3、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利用职务便利”,应该采取双重标准,即“身份”、“材料”。
详言之,行为人将单位财物据为己有的方式,应该是既利用了其具有的工作身份,同时,也应该能够提供出由单位出具的某些证明材料,如盖有公章的合同、收据等。反之,如果行为人单凭自己的工作身份结合其他手段即将财物据为己有,司法人员在认定其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的时候则务必谨慎,应该考虑其行为是否更加符合其他犯罪的特征,如诈骗罪等。
三、业务员挣差价是职务侵占吗?
1、业务员挣差价不一定构成职务侵占。
(1)若是利用洽谈外贸生意之机,隐瞒实际成交价,要求外商将货款汇入私设的公司,再降低成交价打入任职公司,就属于职务侵占。
(2)业务员利用自己的执行职务之便,赚公司差价属于职务侵占的行为,被发现了可能会判刑入狱。如果数额较大,则涉嫌职务侵占罪,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这种情况下是有可能坐牢的。
2、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数额较大的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就属于职务侵占。
职务侵占罪包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窃取、骗取、侵占本单位财物的行为以及其他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换言之,刑法第271条规定的行为,实际上是公司、企业、单位人员的贪污行为,而不只是狭义的侵占行为。
法院审理职务侵占案件之后,只有是认定罪名充足的情形,法院才会作出有罪判决。而职务侵占案件属于公诉类型的案件,相关证据需要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收集。若是对职务侵占认定需要什么证据还存在其他的疑问,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会有专业律师在线为您解答。
投诉/举报
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延伸阅读:
-
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
-
由于职务侵占罪可以在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
-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职务侵占罪是...
-
符合法律规定的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的应当被...
-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
-
不需要。举报违法犯罪行为时,司法机关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