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被裁定假释是什么意思?

被裁定假释是什么意思?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0 · 3669人看过
导读:被裁定假释,是裁定后决定释放的一种制度。假释可以直接理解为假装释放,是在刑期未满时,对那些表现良好的、判处了较长时间刑罚的、认定对社会不再有危险的人,让他们认识到认真改造还有回归社会的机会,以达到激励和鼓舞的效果。

被裁定假释是什么意思?

一、被裁定假释是什么意思?

是一种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二、假释的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对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仍应按原判无期徒刑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对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适用假释,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的起始时间,应从羁押之日起计算。

为了使假释制度的运用有必要的灵活性,我国《刑法》第81条同时规定: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特殊情况”应包括如下情形:

1、罪犯在服刑期间有重大发明创造或突出的立功表现;

2、罪犯已经基本丧失活动能力,并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会再危害社会;

3、罪犯有专门技能,有关单位急需使用;

4、罪犯家庭有特殊困难,需本人照顾,请求假释的,在司法实践中,须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证明。但对犯罪集团的首犯、惯犯和罪行特别严重的罪犯除外;

5、为了进一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执行对未成年罪犯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犯罪时未成年,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6、为了国际的需要,对某些具有外国国籍或不属于大陆籍的罪犯而适用假释;

7、其他特殊情况。

三、假释的法定程序

1、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监狱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并复以下材料:

(1)罪犯评审鉴定表;

(2)罪犯奖惩表;

(3)终审法院判决书和裁定书;

(4)历年减刑裁定书复印件;

(5)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具体材料;

(6)未成年或者老残(自伤自残除外)的材料。

对无期徒刑假释建议书应当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局同意后再提出假释建议。

2、监狱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收到监狱的假释建议书后审查其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齐备、程序是否合法;

3、人民法院在审查案件材料后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裁定予以假释。

假释由裁定宣告之日起计算,考验期为执行完毕的刑期,考验期内一般不予减刑,被判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从假释之日起执行。

假释的意义是法律教育功能的体现,是一种符合人性的合理的管理制度。也是将表现良好,不再有危害社会可能的服刑人员能在恢复自由后更好的回归融入社会,最终达到教育和矫正的目的。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处罚辩护相关

  • 367次阅读
  • 假释的意思是: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被提前释放的意思。假释的条件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2024-02-27 896次阅读
  • 2023.03.11 5761次阅读
  • 375次阅读
  •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2024-02-19 930次阅读
  • 2023.03.03 74975次阅读
  • 317次阅读
  •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刑法》第八十一条【假释的适用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
    2024-03-02 1164次阅读
  • 2023.03.02 379130次阅读
  • 5652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处罚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处罚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