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处罚辩护精选解答 > 偷车一般判几年?

偷车一般判几年?

时间:2024.02.29 标签: 刑事辩护 刑事处罚辩护 阅读:1221人
律师解析:
偷车的判刑: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具体如下:
一、盗窃车辆,价值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的,构成盗窃罪,根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
2、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3、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
4、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的,应当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
二、盗窃车辆,价值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
2、盗窃公私财物,具有以下情形之一,或者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数额达到“数额巨大”百分之五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
(1)组织、控制未成年人盗窃的;
(2)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盗窃的;
(3)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4)在医院盗窃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
(5)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
(6)因盗窃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盗窃车辆,价值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2、盗窃公私财物,具有以下情形之一,或者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数额达到“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五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1)组织、控制未成年人盗窃的;
(2)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盗窃的;
(3)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4)在医院盗窃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
(5)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
(6)因盗窃造成严重后果的。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在跨地区运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盗窃地点无法查证的,盗窃数额是否达到“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应当根据受理案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确定的有关数额标准认定。
盗窃毒品等违禁品,应当按照盗窃罪处理的,根据情节轻重量刑。
第三条
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
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的,应当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
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应当认定为“扒窃”。
第六条
盗窃公私财物,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八项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五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八个规定的罪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犯规定的罪后,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应......

1、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2、构成寻衅滋事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1、帮信罪争取缓刑需要先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才可以争取缓刑。法律规定对于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同时有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网曝寻衅滋事罪量刑多少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的量刑分为两个档次:轻微损害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如多次纠集他人实施,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网络曝光的寻衅滋事罪量刑需综合考虑行为模式、影响及前科等因素。最终判决由法院依据全部事实与情节决定。

    浏览量:1457 2024-06-22
  • 轻伤一级自首要判几年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轻伤一级的犯罪嫌疑人,若自首,可依法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但具体判决仍取决于案件详情和法官裁量。轻伤一级自首后,可能面临三年以下刑罚,实际刑期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而定。

    浏览量:1430 2024-06-22
  • 非吸罪不知情能取保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非吸罪嫌疑人是否知情并不是保释决定的唯一依据。保释考量因素包括社会危害性、犯罪严重性、悔罪态度等,并须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理论上,符合条件的嫌疑人可申请保释,但实际审批还需综合案件详情、犯罪事实、前科记录等。若嫌疑人确有知情参与,其社会危害性增加,可能影响保释申请。保释决策需全面评估,依法裁决。

    浏览量:876 2024-06-22
  • 2024年减刑新规定

    康欣律师

    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等。

    播放量:893 2023-01-29
  • 非法聚众罪是什么怎么处罚

    姜远波律师

    多次组织、资助他人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就是非法聚众罪。对集会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或造成严重损失的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播放量:1139 2022-06-15
  • 非法聚众罪怎么定义怎么处罚

    姜远波律师

    对集会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或造成严重损失的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播放量:1262 2022-06-15
陈宇星律师

北京德恒(苏州)律师事务所

陈宇星律师,北京德恒(苏州)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本人专注于民商事诉讼及非诉业务,擅长公司法律事务、合同纠纷、婚姻家庭、房产纠纷等,从业多年办理了大量诉讼案件,并担任多家企业的法律顾问,具有专业的法律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咨询该律师
  • 串通招投标罪怎么判刑

    1072人阅读

    串通投标罪指投标者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若被认定为该罪既遂者且情节恶劣,将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可能被处罚金。单位犯罪则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规定处罚。需要注意的是,情节不严重的串通投标行为,即使损害了招标人或其他投标人的利益,也不构成本罪。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三十万判多久

    1256人阅读

    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达三十万元者,应判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罪指明知是犯罪所得仍窝藏、转移、收购、销售或掩饰,以获取利益。非法获利超十万元即视为情节严重。

  • 刑事案件中,韧带断裂,犯罪嫌疑人如何判刑

    1859人阅读

    根据我国法律,故意伤害罪将受到严厉处罚。致人轻伤的,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严惩。

  • 刑期短可以假释吗

    1470人阅读

    涉案人员若被判短期徒刑并满足假释条件,可申请假释。具体要求为:有期徒刑罪犯需服刑达原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罪犯实际执行超十三年。 同时,罪犯需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展现悔过自新态度,且无再犯风险,方具备假释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