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专题 > 损害赔偿专题 > 财产侵权专题 > 财产所有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和取得方式。

财产所有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和取得方式。

财产所有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和取得方式。
财产侵权包括侵占财产和损毁财产两种情况:所谓侵占财产,是指行为人不法占有他人财产;所谓损毁财产,是指行为人侵害他人财产权利并造成财产功能价值的降低。 财产侵权的结果将造成权利人财产损失,主要是财产上不利的变动,包括财产的积极减少和消极的不增加。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承担民事责任。
2024-03-11 11:15:01 已帮助1181人

精选律师 · 讲解实例

财产所有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和取得方式。
依据法律明确标示的所有权范围,财产所有者得以拥有其所占有的财产、享用该财产、获得财产所带来的收益以及自由处置该财产的权利。
财产所有权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所有权是一项具有充分权威的权利,它具有排除任何干涉或者侵犯的性质,亦被称为独享性权利;
其次,所有权具有恒久不变的特性,是一种永不磨灭的权利。
关于如何获取财产所有权,有两种基本途径:
继受取得与原始取得。
其中,继受取得也可以称为既往取得,这种方法主要源于原所有者某种法律行为或法律事实而引起所有权发生转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文规定了几种因法律行为和事实引起的继受取得的原因,包括但不仅限于经过买卖、赠与、互易等法律行为以及遗产继承、接受他人物品等法律行为之外的事实。
此外,还存在合法的继受取得情况,比如某些合作经营组织通过合资集资的方式形成新的所有权形态。
另一方面,原始取得则是指全新生成的所有权或无需依靠原所有者意愿而取得物质财产的所有权。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财产所有权原始取得的主要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创造新财产并因此获得相应的所有权;
二是在先占情境下,民事主体占据无主之物并凭借拥有所有权的意图从而获得该物的所有权;
三是在添附过程中,不同所有人的物因特定行为融合成为无法分离的新物或具有新的特质;
四是善意取得,也称为及时取得,是指非法占用他人动产的人将其无权处分的动产转让给第三人时,若受让人取得其财产行为符合善意原则,则能够获得该财产的所有权;
五是在发现埋藏或隐藏的动产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其所有权;
六是不当获得遗失物品后,依法主张权利。
《民法典》第二百四十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查看更多
最新 最热
全部
更多
  •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