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终止 > 什么情况会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而解除

什么情况会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而解除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6.10 · 1815人看过
导读:通常有四种情况会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而解除,一是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社会事件;二是一方当事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且无法由继承人等继续履行;三是一方违约,经催告合理期限内未履行主要债务,守约方可解除;四是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如标的物被司法查封等。当事人可依规定或约定解除以避免损失扩大,但要符合条件并依法履行程序。
什么情况会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而解除

一、什么情况会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而解除

通常以下情况会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而解除:一是不可抗力,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或战争等社会事件,致使合同无法按约定履行;二是一方当事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且合同无法由其继承人法定代理人继续履行;三是当事人一方违约,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主要债务,守约方有权解除合同;四是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如合同标的物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等,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在这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依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解除合同,以避免自身损失的进一步扩大。但需注意,解除合同应符合法定或约定条件,并依法履行相关程序。

二、合同无法履行解除后法律责任如何判定

合同无法履行解除后法律责任判定需区分不同情形。若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而解除,根据《民法典》规定,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且需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证明。比如因地震致货物运输合同无法履行,双方一般互不担责。

若一方违约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违约方要承担违约责任。守约方可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如卖方未按约定时间交付货物致合同解除,卖方需赔偿买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若双方都有过错,各自承担相应责任,根据双方过错程度、对合同无法履行的影响大小等因素综合判定责任比例。

三、合同因何情况无法履行会被法律允许解除

根据《民法典》规定,以下情况合同无法履行时法律允许解除: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双方均可解除。

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对方可解除。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另一方可解除。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可解除。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随时解除,但应在合理期限前通知对方。

当我们探讨什么情况会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而解除时,除了常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关键情形。比如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另外,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也可能致使合同解除。合同解除后,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会发生重大变化。你是否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过类似的困惑呢?若对于合同因何种情况无法履行而解除、解除后的法律后果等问题仍有疑问,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

合同终止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终止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