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什么情况的借款属于诈骗

什么情况的借款属于诈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08 · 1512人看过
导读:借款可被认定为诈骗行为的情况包括:借款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意图,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使贷款人误解其偿债能力。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获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要求侵害公共或私人财产所有权,实施欺骗行为,主体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且存在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
什么情况的借款属于诈骗

一、什么情况的借款属于诈骗

首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与司法实践,当借款行为构成诈骗时,通常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借款人主观上怀有非法占有的意图。

换言之,借款起初即已谋划着未来不履行还款义务,只是打着“借款”的旗号,实质却是把借款当作亵渎诚信的工具。

然而,普通人在借款后,虽无法按时偿还债务,但其还款诚意及认真态度并不足以视作诈骗;

第二,借款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使贷款人误解其具备偿债能力。

例如,捏造自身乃至公司财务状况,谎称借款用于某项投资等等。

然而,在合法公平的借贷关系中,借款人不会轻易向贷款人透露其真实财务状况以及真实借款用途。

其次,根据法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获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最后,从犯罪构成角度分析,诈骗罪的四个要素为:

第一,本罪的侵害客体是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的所有权;

第二,从违法行为客观层面上看,本罪表现为实施欺骗方式,从而得以获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第三,本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自然人,只要达到了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同时具备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即可;

第四,在主观故意上,本罪要求行为人必须存在明确的间接故意,同时也显示出其试图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什么情况的借款属于诈骗

一、借款构成诈骗情形主要如下:

1、借款人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借款人在借钱的时候,就已经准备不履行还款义务。借款人只是以“借钱”为掩护,实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般的正常的借款人有还款的意图,但是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履行义务,仅仅是延迟履行,并不能构成诈骗。

2、借款人在借款的时候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出借人误认为借款人有能力归还。比如,虚构公司或者个人财务状况、虚构借款是为了某种投资等。一般的合法借贷,都不会对出借人隐瞒自己的财务状况,告知其借款的用途。

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三、诈骗罪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什么情况的借款属于诈骗”,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网站地图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344次阅读
  • 一、借款构成诈骗情形主要如下:1、借款人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借款人在借钱的时候,就已经准备不履行还款义务。借款人只是以“借钱”为掩护,实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般的正常的借款人有还款的意图,但是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履行义务,仅仅是延迟履行,并不能构成诈骗。2、借款人在借款的时候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出借人误认为借款人有能力归还。
    2024-02-23 1182次阅读
  • 2023.03.10 2474次阅读
  • 2133次阅读
  • 一、借款构成诈骗情形主要如下:1、借款人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借款人在借钱的时候,就已经准备不履行还款义务。借款人只是以“借钱”为掩护,实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般的正常的借款人有还款的意图,但是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履行义务,仅仅是延迟履行,并不能构成诈骗。2、借款人在借款的时候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出借人误认为借款人有能力归还。
    2024-03-03 827次阅读
  • 2023.03.04 7340次阅读
  • 339次阅读
  • 借款属于诈骗的情况主要包括借款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借款人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进行借款;骗取的借款数额较大。构成诈骗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2024-03-01 887次阅读
  • 2023.03.11 2005次阅读
  • 37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