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肇事逃逸致死怎么判刑

肇事逃逸致死怎么判刑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07 · 1138人看过
导读:针对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的法律责任,应区分情况判定。若肇事者逃逸导致受害者死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款,应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但若肇事者虽逃逸,但受害者因伤势过重无法挽救,应根据第二款规定,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准确反映其刑事责任。
肇事逃逸致死怎么判刑

一、肇事逃逸致死怎么判刑

关于交通肇事导致人员死亡并逃逸的法律责任判定,当交通事故发生后,受侵害者所遭受的伤害如若极为严重,以至于生命岌岌可危,即便肇事者迅速进行救治,仍无法挽救受害者的生命。

在如此情形之下,肇事者为逃避其犯罪行为所可能带来的刑事责任,选择驾车逃离现场。

而不幸的是,即使经过及时救助,受害者终究还是因伤情过重而离世。

针对上述类别的案件,我个人认为应当明确区分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刑事案件。

首先,如果受害者已经丧命,那么肇事者的交通肇事罪行便已经无可争议地成立。

然而,如果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款中的相关规定,即“由于逃逸致使他人死亡的,应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那么对肇事者的惩罚显然过于严厉。

相反,我们应该根据第二款的规定,即“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且肇事者具备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应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样才更为恰当和准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能取保候审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刑事追诉而又未被刑事羁押之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申请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不批准的原因是比较多的,例如申请人不交纳保证金或者不提供担保人,或者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等。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肇事逃逸致死怎么判刑”,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网站地图

更多#交通肇事相关

加载更多
遇到交通肇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