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间为几年?

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间为几年?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6 · 1942人看过
导读: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三年,如果纠纷当事人想要采取起诉的方式处理民事纠纷,那么为了提高自己胜诉的概率,最好是在时效范围之内,就向法院提交民事起诉状。如果对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间为几年,可以选择继续查阅此文。
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间为几年?

一、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间为几年?

1、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三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3)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4)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二、诉讼时效抗辩权是什么

1、诉讼时效抗辩权是一方当事人拥有的权利,具有强烈的法律效力。

超过诉讼时效期限后,如果被告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法院会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被告没有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将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依法处理。

2、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

当事人之间不得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或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诉讼时效期过了,当事人丧失的是胜诉权而不是起诉权,即该权利没有了法律保护的外衣,变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裸权利。所以,权利人超过诉讼时效起诉的,法院受理后都会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诉讼时效抗辩权本质上是义务人的一项民事权利,义务人是否行使,司法不应过多干预,这是民法意思自治原则的根本要求。

三、诉讼时效的特征有哪些?

诉讼时效的特征包括诉讼时效是强制期间、诉讼时效的效果是期间与事实的结合等。

1、诉讼时效属于法律事实。

就时效对民事法律关系的效果而言,时效能导致权利的消灭,应属法律事实。时效的期间经过不受当事人意志的控制,就此而言,时效属于事件。

2、诉讼时效属于强制期间。

诉讼时效期间由法律强行规定,当事人不得约定更改或预先抛弃,所以时效期间属法定期间。

3、诉讼时效的效果是期间与事实的结合。

诉讼时效期间须与一定的事实状态结合才发生一定的效果,亦即无一定事实状态与之结合,无时效效果的存在。故时效法律效果的发生须与一定事实状态并存而构成法律要件,就此而言,时效又属法律要件。

4、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

法律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不同类型的权利规定了不同法定期间,如适用于支配型权利的取得时效,适用于形成权的除斥期间,适用于知识产权的期间等,而适用于请求权的就是诉讼时效。请求权须义务人给付才能实现,如请求权人长时间不行使权利,使法律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诉讼时效就有督促请求权人及时行使权利的功能。

如果发生了民事纠纷,且纠纷当事人想要采取起诉的方式处理该纠纷,那么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权益,最好是在法定的诉讼时效范围之内,就向法院提交民事起诉状。如果对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间为几年存在其他相关的疑问,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诉讼管辖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诉讼管辖最新文章

遇到诉讼管辖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